第70部分 (第1/4页)

害的导演,但是这种隐含的表达方式,还是走了东方的隐忍特性,表达出了这个主题,拍摄方式终究还是跳不出这个思维定式,怎么说的,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鞍导演拍摄的这部片子,孟希很自然想到永远的偶像李小龙,这两人的成长背景极其相似,都是华夏长大。少年时代来到美国,同样郁郁不得志。事业还是回到华夏起步。

所不同的是,李鞍导演只敢隐晦表达这种思想,而李小龙用他的拳头打出一片天地,明目张胆宣泄主张,挥起拳头,用一个狂霸的方式告诉西方主流媒体,什么是华夏功夫。

虽然理解了李鞍导演表达的思想,孟希并不认同他这种隐含地传扬华夏文化的方式,他更希望采用李小龙的方式,真刀真枪打出一片天地,想到此,不由得握紧了拳头,华夏文化的崛起那就只有用最狂霸的功夫。

孔玮到底是典型的东方女性,对李鞍导演所表达的主题,以及表达的方式非常认同,委婉地纠正道:“思想的表达当然要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才成。”

孟希心想,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终究是东方人的思想,而让西方人接受华夏的文化,这种隐含的方式是不成的,西方人接受文化的方式是直接一拳打他脸上,他才会想为什么会被打脸。

虽然对此有分歧,孟希也不想争辩什么,还是很感激孔老师的讲解,当下站起来深深鞠躬,认真地说道:“孔老师,今天听您一席话,当是胜读十年书,谢谢。”

孔玮把他扶起,也对孟希很欣赏,心里也有好好培养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想到此,不禁有些技痒的感觉,最近对电影的一些新思考一直没跟别人说,此时却很想吐露,希望可以对这个年轻人有所启发。

“孔老师,对周导演熟悉吗?”孟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问道。

“我和他也算熟悉,见过几次,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其实他早想自立门户,只是苦于成名太晚太曲折,起初的时候签了太长的经纪约,虽然成了当红炸子鸡,拿到自己手的钱却少的可怜,直到1994年才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投资拍《大话西游》,结果亏得一塌糊涂,电影公司直接宣告倒闭。”

“周导演也是一个执着的人,不甘心就此失败,又拍了《回魂夜》,结果票房还是不如人意,两部电影的失利已经赔光了钱,甚至也有外债,不得不继续跟有着烂片王之称的王京合作,又拍了一系列很赚钱,但是却不是他心中所想的电影。”

孔玮说到此也是一片唏嘘,很敬佩周导演这种追梦的勇气,却也为其中的曲折而感慨,由衷地说道:“周导演是少有的把自己梦想全部放在电影里的人,如果说李鞍的电影里有思考的话,那他的电影里是少见有一种精神。”

孟希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靠打工赚了几部戏的片酬之后,周导演又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自己开拍《食神》,不再给别人打工,所幸《食神》票房还算不错,而且开创了一条华夏美食和功夫的新路,包装功夫、宣传功夫才是他一直的梦想。”

孟希是非常尊敬星爷的,一来是因为他出身贫寒,拍电影的一丝不苟,从不搞什么八卦新闻;二来就是他们有共同的偶像,那就是李小龙先生,经常在自己的电影中向偶像致敬,这也是孟希一直想做的。

星爷曾经说过为什么迷李小龙,他说李小龙从开始学习功夫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就是那个向全世界展示华夏功夫的人,而且他真的做到了。

而他自己也有这个梦想,但是他却无法象李小龙那样展示,所以就想办设法把功夫和其他元素包装起来宣传,比如说《食神》中美食加功夫,《少林足球》更是直接,开场就说如何推广少林武功呢?最后是足球加功夫。

“在此之后,周导演又推出了《喜剧之王》,那时香江电影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虽然《喜剧之王》是当年香港票房冠军,但票房不到3000万,分到制片公司的手里不足1000万,去掉制作电影的成本,恐怕所赚无几,而且金像奖还是照样看不起他,连一个提名都没给。”

这点,孟希是知道的,星爷的表演一直不被肯定,而且很多合作过的导演还狠批他没有演技,面对这些谩骂和指责,星爷从不回应,只是努力拍好自己最爱的电影,一部作品比一部更好,其他都无所谓。

“一个最红的演员,1992年的时候,香江排名前十的影片有八部是他的,从演员到导演,进而到制片,跨越的如此艰难,有了《喜剧之王》稳住了局面之后,周导演又为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