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杏月柳月不仅把自己看到告诉了可贞,还特特问了施槐花一些话儿,好回来告诉可贞知道。

比如说怎么茧子取下后,怎么选茧,怎么剥茧,怎么缎丝。

“霉烂和小茧自是要剔掉。茧衣剥下来可以作丝绵,也可以用铜钱坠子做纺锤,打线织成湖绸缎丝时候,上等茧子可以缫制成细丝,中等茧子可以缫制成肥丝,次等茧子和双宫茧可以缫制成粗丝。”

柳月又补充,什么是双宫茧,“就是两条蚕一起结茧,还有四五条蚕一起结叫做同宫茧。像是同宫茧,就只能挑出来造丝绵了。用来缫丝话,丝就太粗了,容易断头。”

杏月连连点头,又告诉可贞,“缫丝好难得,施家老奶奶说一个人一天差不多也只能得两斤丝不到样子。而且如果是织包头丝话就少了,因为丝缕加细,只能得一斤多一点儿。”说着又告诉可贞是怎么缫丝。

可贞见过丝车,所以通过杏月描述,和柳月补充,还是可以勉强拼装起来。

其实就是当煮蚕茧水烧滚时候,用竹签去拨动水面,丝头就自然出现了。将丝头提手里,穿过竹针眼,先绕过用竹棍做香筒状叫做星丁头滑轮,然后挂送丝竿上,再连接到大关车上。遇到断丝时候,只要找到丝绪头搭上去就可以了,是不必绕结原来丝。如果想要丝大关车上排列均匀而不会堆积一起,关键要靠送丝竿和脚踏摇柄相互配合好。而这关键,其实也是要靠缫丝人熟练操作程度。

虽说是男耕女织,不过养蚕缫丝,也不光就是女人活计,男人发挥作用也是相当大。

像是施家,施槐花叔伯兄弟们,基本上每天都要撑船去运桑叶。前一阵子,是整天都收拾缫丝用木炭。

缫丝用木炭,是非常讲究。要选择非常干燥且无烟,这样话丝色泽就不会损坏。

要想丝质质量好,施家老奶奶那有六字口诀。

一叫“出口干”,就是蚕结茧时用炭火烘干。一叫“出水干”,就是把丝绕上大关车时。用火盆盛装四五两炭生火,放离大关车五寸左右地方。当大关车飞旋转时,丝一边转一边被火烘干,这就是所说“出水干”。

可贞听得非常仔细,不仅细细做了记录,而且还拿了纸写了一些问题旁边。

杏月坐一旁替可贞磨着墨,见可贞写完了,才又开口道:“知道我们是特意去看。施家大婶子还特特织丝织花绵给我们看”

因着小日子来了,可贞是打死都不肯和白氏林氏一道睡了。早早就死乞白赖说好了,她要自己睡。

一晚上。和柳月杏月说着缫丝织丝事儿,倒是不觉着,那厢正屋里林氏白氏却是翻来覆去不习惯。

两人披了衣裳起身。出了门张望了一番,只见西厢房炕屋里灯火通明,人影摇晃,显然是还不曾睡。

林氏想去劝可贞早些睡,可是想想。还是作罢了。

可贞性子,她相当清楚,自然是知道她今日事今日毕习惯。

回身向白氏笑道:“看来还真是得分房睡了,否则再过两年蕴儿出阁了,我们指不定多不习惯呢!”

白氏好笑,“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才要多宠着些呢!你倒好,倒是因噎废食起来了。”

林氏失笑。

忙到戌末,可贞遣了众人去睡觉。自己窝炕上,倚炕桌旁,翻看着手里册子。

可贞记得上辈子,蚕户们都是直接卖茧。可这里,茧是没人收。必须织成丝才有主家过来收。

这无形中,就给蚕户们增加了越加繁重劳动了。而且。缫丝过程中,散发气味也不好闻。

缫丝作坊,很有吸引力,不过可贞暂时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

目光又转移到写右侧蚕蔟上。

可贞一开始时候,真是觉着那蜈蚣簇还是不错。虽然量大,一张蚕种要一丈长草笼四五十个。可是,毕竟制作简单,不易倒伏,而且结茧位置也很多,使用时候又能通风,是可以短时间内大量制作。

只是没想到,这样草笼里面结茧;,柴印、黄斑等次茧子很多,是相当影响茧子质量。

只不过,可贞只能挑出这些问题来,要如何解决,仍旧是个问题。

翌日一早,林氏白氏看到可贞手里厚厚册子时候,着实吃了一惊。足有二三十页,里头密密麻麻全都是从养蚕到缫丝过程。

“怎么这样多!”

可贞嘻嘻笑,“这还不算多呢,只不过是春蚕缫丝步骤罢了,我还要收集夏蚕秋蚕晚秋蚕,还有桑树种植,织丝,所有步骤我都要收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