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 (第1/4页)

老话说的再对也没有了,越是有钱人,就越是小气越是吝啬!

若说起来,周太太以往还真没把苏慎可贞当做什么有钱人来看待的。

可是,因着不久前的一桩事儿,算是彻底改变了周太太对可贞苏慎的看法,可谓令她另眼相看了。

不过,正因为这份另眼相看,所以她对可贞便更是一肚子的意见了。只不过,并不曾显露出来罢了。

招远县虽隶属于登州府,可西靠掖县,周太太和招远县的主簿太太无意中见过一次,见面后便一见如故,关系颇为要好。这么多年下来,平日里都要互通些消息,每逢年节的时候更是要互相走动。

今年过年的时候,招远县主簿太太派来给周太太送礼的妈妈闲话中说起了关于可贞的事儿,说是栖霞县的知县太太亦是地地道道的金陵人,和苏家还是世交,最是知根知底的,所以知道可贞是金陵府出了名的有钱人,专做田皮买卖,家里头堆金积玉,竟是家财万贯。现如今满金陵府里数一数,也是首屈一指的。

周太太一听这话登时就傻了眼了,有钱人?还是金陵府里首屈一指的有钱人?

旁的都顾不得了,忙细细的打听了起来。

这才知道,原来县太爷的家世真是不容小觑,在金陵府里竟是很说得上话的。苏太太仗着家世,行事不知道多便宜,不知道圈了多少肥田。那可不是山东这的旱地,可都是能卖上好价钱的上好水田,真是发了大财了。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八章 动静

多谢joycf的粉红票,多谢多谢~

栖霞县知县太太,说的自然就是宝树堂谢家的二奶奶了。

还别说,还真是地地道道的金陵人。传出来的话,也算是实情,毕竟现如今可贞名下的田皮买卖还真是越做越上道儿了,说是首屈一指其实也不错。

可到底这也是因为可贞起步早再加上有口碑的缘故,若说只是仗着家世去圈地才有如今的成色,那只能说苏家谢家两家原本就不是一条道上的人,而谢二奶奶和可贞又是过过招有心结的缘故。

所以,这话虽早在苏慎的任命下来后,谢二奶奶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往外说了。渐渐的,登州府下辖的九县一州基本上都知道的差不多了,可到底相信的不相信的都是有的。

不相信的,大多数都是见过或是听说过武功堂苏家的清贵门楣的。也知道朝堂里的那些玄机暗藏的弯弯绕绕,知道苏家和谢家那是站在两条船上的,这样身份传出来的话有失公允那是极其正常的事儿,所以但凡只要略一想想,就能明白这事儿里头的说道了。

再加上谢二奶奶有时候说话做事儿并不经过脑子,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时候竟是占了大头的。所以跟这个说的是可贞名下有四五百顷的田地;跟那个说起的时候就老母鸡变鸭翻了个番变成七八百顷了。跟这个说的时候是说可贞仗着苏家的名头在外头行事;跟那个说的时候又变成了可贞是背着苏家人行事的,要让苏家知道可贞在外头做这样的事儿,再是外甥女,都是要休了的。这样乱七八糟的话儿,大家伙一对说辞就立马发觉不对了。再听听别的,一圈下来,竟完全走了味儿了。听的人自然是要思量思量这真假的。

而那些个相信的,则是觉着连谢二奶奶都羡慕的人,肯定是更有钱更有手腕的。

到底,虽说谢二奶奶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了十分的鄙夷,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点子艳羡还是让大家伙一抓一个正着的。谢家两口子有多爱钱,满登州府就没有不知道的。连他们都艳羡,那到底什么个情况也能猜个一二了。

只不过,不管是相信的还是不相信的,说到话头上,不少人都喜欢把这事儿当做件新鲜事儿拿出来说说嘴。

都觉着。不过是说两句闲话罢了,有什么要紧。再说若出了事儿,自然是栖霞县知县太太的罪过。毕竟这是非可都是她嘴里说出来的,她们又没有添油加醋,只是照实说罢了,跟她们是半点扯不上干系的。

所以这回招远县主簿太太派来的妈妈就口口声声把栖霞县知县太太顶在头上说话,一来是想撇开干系。二来亦是想向周太太显摆他们家人脉广泛,消息灵通。

可这样的用心周太太还真是没有反应过来,而是觉着既是如此,那自然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实了。

所以细细听完后,那叫一个火大!明明那样有钱,何苦扮的这般穷酸样子来作弄人的!

可到底。还是按捺住了一腔的火气,细细的盘算了起来。

在她看来,既然可贞这样会做买卖这样有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