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1/4页)

而且不只田地里,自打前年起,苏慎开始推荐一些果园套种落花生。

或是在果树育苗期至生长为成树的的这一段时期套种,或是争对一些苗木比较稀疏的果园利用间隙套种落花生,尽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土地的利用率。

而这些梨农们提起的核桃园就是这么个情况。

掖县以南的几个乡社都属于山岭薄地。水利基础非常的薄弱,所以导致粮食产量低,需水量大的落花生也并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这几个乡社的农户们眼看其他乡社种植落花生日子红红火火的,便求上了苏慎。

苏慎自然没有二话的。经过一段日子的考察论证,最后决定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让农户们栽种核桃。

毕竟,核桃耐寒抗旱,抗病能力也强。而且对很多土壤都非常适应,虽说喜欢肥沃湿润的傻质土壤,喜光喜水喜肥,可同时对水肥的要求又不严格。

于是乎,核桃树就在这一片山岭中扎根了。

只不过。核桃见效慢。前几年是只有投入没有半点的收益的。所以苏慎可贞又积极为农户们想办法,让农户们套种上适量的花生和枣树。

花生是一年生的作物,见效快。而枣树作为果树。更是见效最快的。老百姓们有句俗语,“桃三李四梨五年,枣子当年就换钱”,正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这梨园和核桃园的情况又不一样,梨园里的梨树行距都很近,而且因为大部分都是很早就建成的梨园,所以梨树的年纪比较大树干更不小的,到时候都愁梨子照不到日头的,对于地上矮秸作物的遮光势必会更加严重的,所以苏慎并不建议梨农们跟风套种落花生。

只不过经此一事儿,倒是给苏慎提了个醒儿了,回去的时候就和晏哥儿说起要好好跟农户们宣讲,免得农户们因为盲目的跟风,影响收益。

晏哥儿连连点头,在心里盘算着这告示该怎么写。

只不过,这刚进家门,苏慎可贞就得到了消息,苏铨,去世了。

很多年前陪亲戚送一只生了病的小狗去安乐死,当时那大夫说狗的年纪挺大的,生着病也挺痛苦的,就安乐死吧,也减轻点痛苦。当时我记得好像刚刚有安乐死,其实我们也不大理解,想着安乐死应该不会痛苦吧!可之后我真的觉着安乐死其实挺痛苦的,虽然只是低低的哀叫了两声,可就是让人觉着莫名的痛苦。虽然我不养宠物,可真的说不上来的难受。我那个亲戚事后也一直很后悔,伤心了很久,觉着不应该安乐死。

然后,纯粹有感而发,见人见智吧!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五章 即空

消息是京里苏越派人连夜快马送来的,算算日子,今儿正好是头七之日。

可贞捏着书信,实在是有些愣怔。

虽说这些年来可贞自家的事儿都忙不过来,已经鲜少想起苏铨了。只有收到关于苏铨的消息的时候,才会记起来一遭,可随后书信看完,也就抛诸脑后了。

可在她还未出阁的那些年里,说实话,暗地里也没少嘀咕什么祸害遗千年,又或是什么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之类的话的。尤其是看着腿脚不便的苏铎,看着孤独一人的白氏,还有每到年节或是初一十五磕头上香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真是活剐了苏铨的心都有的。

可这会子听说苏铨走了,说句实在话,真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的。甚至于,心里头还酸酸涩涩闷闷乱乱的,一股气憋在心里上不来也下不去,不知道这是什么了。

当下就想给林氏写信,快步去了书房,可墨都磨好了,提起笔来的时候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这么愣愣的坐在了书案前。

而苏慎的状态也不比可贞好到哪里去,其实这些年来他还曾暗自腹诽过,腹诽苏铨的生命力竟这样顽强,一拖就拖了这么多年。可即便这样想过,这会子收到信,也着实愣了愣的。毕竟他完全没有料到,这都开春了冬天都过去了,怎么突然之间就走了呢?登时和可贞一样,这心里亦是五味陈杂的。

其实在苏世彦离开了掖县的这么些年来,苏铨一家子除了王氏外,其他人基本上都不曾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过的。而且即便王氏一直都和可贞有书信往来。可到底也只是说说女人之间的体己话散散心罢了,家里家外的事儿是从来不会提及的。

只不过,虽然和苏铨一家子再没什么瓜葛,可苏慎却一直都是警醒着的。苏越每回来信,也都会和苏慎提一提苏铨苏世彦的境况。

苏慎有的会和可贞提起,有的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