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不习惯的。于是,先不看书了,只顾听讲了。一天下来,倒也记得一切简单的了。三字经已经复习的差不多了,真要背起来,也能背一半以上吧。中午学生们回家了,唐晴风跟着孔凌进了内室。站着那儿半天了,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了,还不见饭菜上桌,孔凌到也自在,一本书,一壶茶好似活神仙。又过了一会,唐晴风大着胆子喊声了声:“先生。什么时候有饭吃呀,”“啊,你怎么还站在这里?没去煮饭?”先生一副很惊讶的表情。“去煮饭?”唐晴风一脸的雾水。“是的,你去煮饭,煮了才有饭吃的。这是我们当时说好的条件,你忘了么?”越看越感觉孔凌笑起来的时候像只狐狸。有这么一回事么?唐晴风抓了抓头,怎么记忆里没有这一块呀。算了,先煮饭吃吧。于唐晴风一人在厨房里煮饭,时不时的喊上一声“先生,米在哪里?”“先生,油在哪里?”“先生,盐在哪里?”孔子云“君子远庖厨”,孔凌这位先生也不差,唐晴风问了半天,他的答案分别如下。“米在缸里”,“油和盐在盆里”。把唐晴风听得二眼直翻翻,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连找带翻,一顿午餐算是煮好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了丰富的菜肴。炒青菜,红烧咸鱼,清汤一个,白米饭一锅。这几个菜作得很好吃,但也让孔凌心痛到化悲愤为食量,一餐饭全部一扫而光。青菜是学生带来的,隔三差五的家里的大人都会将自家地里种的当季的蔬菜准备好了,让孩子带来的。孔凌心痛的是那块咸鱼。那还是好几个月前难得有人送来的,一直舍不得吃,没想到唐晴风一来就把好东西全煮光了,孔凌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恨恨的比平时多吃了几碗饭。

第五章、一团混战(修)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唐晴风除了帮孔先生打算教室,就是跟在他的身后学点知识。然后慢慢的也开始了不少学生。记得以前人家说过的,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那么私塾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社会,社会上应有的,他都有了。富人、穷人、好人、坏人。也许说那么点大的孩子是坏人有点过,那么就用私塾一霸来形容吧。私塾里一共有二十二位学生,按他们平时一起玩的习惯,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小团体。第一类,父母都是没钱的,住得相近,玩也就玩在一起了。这一部分占了多数的,有十二三个人吧。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周来宝、吴学同两人。第二类,家里有点钱的,但还不至于单独请西席的,这一群的特色就是比较有同情心,能与家贫的玩在一起。只是没什么领军人物。第三类,就属于家里有钱,作风又不好,平时喜欢欺压小同学、嘲笑穷同学的小团体的。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皮远修同学了,另尚有五位性相投的同学一起,组成了私塾六人霸团队。私塾外面有个院子,院子有一颗大树,树下有一张石头桌子醒着四张石头凳子,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些离得远的学生会自己带来了,天热就这么吃饱就算,天冷的时候,放在先生的厨房里蒸一下再吃。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都理解自己能上私塾已经是很有福气了,能识几个字,将来外出找工作的时候比那些不识字的要好找。所以对书本什么的都是很爱护的。吃饭的时候,决不在学堂里吃,都是端了到外面吃的,而他们经常选的地方就是那颗大树下。每个人带的菜总会有不一样的,所以吃饭的时候,将菜都放在一起,这样就多了几种选择,这也是学生们在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了。只是,有的时候,有些人是见不得别人开心快乐的,就比如皮远修同学。皮远修手里拿着一只鸡腿,晃晃悠悠的就过来了。“瞧瞧,瞧瞧,这都吃的什么呀,我家的猪都比你们吃得好。”皮远修一副讨人厌的模样,看也不看周来宝他们。大家都知道皮远修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就都不理他,只管自己吃饭,看中什么就吃什么。一边吃还一边故意气皮远修。“小宝,你听见狗叫了么?”小宝是周来宝的小名。“听见了,也看到了,你看,那只狗正在看着我们吃饭呢。”“没错,正蹲在那儿呢,你说,他是不是在问我们要饭吃呀。”“要饭吃?不要给吧,我们带的饭都是正好只够自己吃的,那来多余的粮食喂一条养不熟的狗?”大家到底是了解的,你一言,我一语,大声的说笑着,一起用看狗的眼神来看皮远修。把皮远修气得直咬牙。不过,到底还是有点怕他发狂的,也只是打趣也几句,也就没在说,改说其他的了。这时,有一个晚来的学生匆匆从皮远修身边走过,走过的时候不小时蹭了他一下,皮远修手里的鸡腿一个没拿好,掉了。这下了,本来就像一只气鼓鼓的河豚的皮远修,一下子就炸开了。反手一推,把鲁自来(就是那蹭了他一下的学生)一把推在地上,把鲁自来手上拿着的饭盆也弄倒在家,饭和菜散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