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 (第1/4页)

而且不止德妃的转变,十四也转变了许多,这三天两头的往雍王府跑,和胤禛联络兄弟感情。母子俩频频地对雍王府示好,好似忘了以前的种种不好的事迹,当雍王府的人都失忆了一样。

有好就受着,雍王府也不会去拒绝,胤禛还是一贯的作风,并没有因为德妃和十四的热情而有所改变。不过胤禛这样的表现也让德妃和十四觉得正常,只是他们俩的行为让胤禛觉得不正常了。

耿精灵也搞不懂德妃和十四在唱哪一出,如果说他们是为了皇位,可是也没必要转变态度来对待胤禛了。毕竟皇位不是胤禛决定的,就是胤禛要帮十四,以他们以前这般的对待胤禛,这坚冰能融化?再者,德妃和十四怎么就断定胤禛会帮十四,怎么就断定胤禛真有机会,不会自己坐上那个位置却让给十四了。

毕竟胤禛是长,而十四是弟,就是传位也很少会有越过一母同胞的兄长传给弟弟的,再说了胤禛不一定样样都比十四优秀,但综合能力比十四强是没得说的。

朝上那些大臣自太子被废后,还经常同康熙提着储君之事,只是都被康熙压下来了。其实康熙心里也知道大清不可能没有储君,他若是没有定好,待他晚年,这些儿子肯定会为皇位斗的更厉害,到时候会动摇到大清的根基。

康熙无时不刻地在观察着余下的这些儿子,可是看来看去,还是他一手带大的太子更适合,只是废都废了,更何况是太子让他失望了。现在的儿子当中,康熙不是觉得不优秀,他的儿子们怎么可能不优秀呢。对于下一任的大清之主,储君人选,康熙更为慎重了。

现在朝中声望最高的便是胤禩,康熙不是不知道胤禩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心里也很凝重的。所以如今康熙也是想扶持着一个儿子起来与胤禩抗衡,而为长的老三胤祉虽然主文人清流的那一派,可是势力上还是弱了些。

胤禛在朝中的声评不是很好,而且势力也只是一般,康熙对这个儿子的听话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心里觉得胤禛是最适合辅佐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倒不是没有考虑过胤禛成为储君,应该说,每一个儿子,康熙都有考虑过,只是胤禛对朝臣太苛刻了,这一点康熙还是不看好。

而这个时候,十四便冒头了,渐渐成熟的表现入了康熙的眼,又在胤禛的帮助下,十四一跃成了康熙的宠儿。康熙最希望的便是儿子们的关系好,不要出现兄弟残杀的现象,前太子也是因为对兄弟寡情才让康熙不喜,现在十四正好拟补了前太子没有的。而且康熙吃了紫阳真人的药后,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有老的现象,十四的年龄还有更大的培养空间,这也是康熙看中的一点。

只是康熙宠了十四,培养着十四,却并没有放弃考核着其它的儿子。朝中的局势越来越不明了,胤禩的势力依旧最大,而十四被康熙抬了起来也让朝臣们觉得康熙这是在培养着十四,这也为十四拉拢了不少的人。

这一次对十四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只是这风浪尖口也不是一般人能抵得住的,相对于十四的乐观,胤禩是嗤之以鼻的。而胤禛一直是在后面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一个,其实他心里也并没有底,一样摸不清康熙的态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五十九章良妃甍

“八哥,良母妃会没事的,华太医一定会治好良母妃的病的。”八爷府里,老十胤俄安慰着胤禩道。他们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良妃生病了,现在知道了,也只是派太医去给良妃救治,也不知道良妃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八哥,华太医的医术一向不错,良母妃会挺过来的。”老九也安慰道,他们确实很少去关注着良妃,而且良妃常年足不出户,就是她的母妃宜妃也很少见的。

胤禩点了点头,脸上一片的悲色,因着良妃的病,康熙倒是解了他的禁了。胤禩对于良妃的病并没有多少的感觉,他并不是历史上的胤禩,对良妃并没有多少的母子之情,不过心里倒是同情着这个美貌不受康熙宠的女人。这若是在别的朝代,良妃这样貌早就是红颜祸水一类的了,可是在康熙这里却打了折扣了。

其实也是良妃遇上康熙的时候不对,那个时候孝庄还在世,而康熙小时候又经历着顺治和董鄂氏的事,对美貌的女人虽然也喜欢,可是心里也排斥和警惕的更多。而现在玉妃年氏也是美若天仙之人,只不过是康熙晚年遇上的,所以康熙对待年氏和良妃的感觉又不同。

所以康熙也是时候不对,而且良妃的出身很低,年氏的出生虽然是汉军旗,可也是在旗的官家贵女,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