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同可以以进宫时日不短的借口掩过去,这样真真假假掺在一起,才能让人看不出来。

准备各色事物的时候,时间匆匆而过,不觉间已经过了中午,萧静岚简单了用了午膳,继续整理,等将所有需要的事物整理完毕,太阳已经西斜了。

想到见秦夫人这个名义上的母亲,萧静岚不由地回想她真正意义上纯粹的母亲,她的第一世的母亲。她那时小小年纪就活得辛苦,虽然后来也算成就辉煌,但是如今仔细回想那时的日子,刻苦铭心的竟然都是当初的一些小事。比如像是她当初生病,闹脾气死活不愿吃药,被逼着吃药片,她放进嘴里,趁人不注意,转身就吐出来。

她妈妈最后只能从头到尾地监督者,她拿着药片不愿吃,她妈妈就逼着她张嘴,直接把药片放进她嘴里,药片太苦,味道也不好闻,她只能咽下去,咽完后泪汪汪地瞪着妈妈。

后来,为了和他爸爸的私生子们争家产地位,她被逼着学习各种东西,逼着克制自己的情感,她妈妈再也不把她当做孩童看待,逼着她成长,逼着她早早进入成人的世界。她再闹脾气不吃药,她妈妈放任着她,等她病重打针时,她妈妈冷冷地对她说,这个世上能对你自己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你任性的后果就是躺着这里打针,你能威胁得了谁?

她记得当时非常愤怒和痛苦,可现在回忆起来当时那些激烈的情绪,也只是付诸一笑。

可是,她后来成功的日子,那些所谓辉煌的成就,在记忆中却全都模糊一片,分不清都是些什么。人说一个人的记忆才是最忠实的,它只存储人生中潜意识里最深刻的感情,越是鲜明的记忆,越是她想要追求的。原来她萧静岚自诩看透世情,冷心冷情,最想要最看重的还是纯粹的感情啊。

想起这些,萧静岚心中郁郁,不觉放眼望去,正值黄昏,天地之间处于明与暗的交接之时,朦胧的光线柔和淡化了世间万物的棱角,看得久了,连人心都柔软了许多。

第12章 侍寝?(下)

更新时间:2013…6…6 22:34:53 本章字数:2194

萧静岚想要吹奏一曲来抒发她此时心中的将欲喷薄的感情,她平生只会一种乐器,就是笛,她喜欢笛声的悠扬但不忧伤的声调。之前从箱笼里翻找出了一支极品的紫竹笛,这支紫竹笛优雅华贵但很明显还是崭新的。

萧静岚取出这支紫竹笛,横放在唇边,吹了一曲《月出东山》,这首曲子起调高昂,气势雄浑,从开头音中,聆听之人仿佛能看到巍峨的山峦,苍茫的江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而接着曲调低柔,仿佛看到一游子坐于扁舟之中,仰望皎洁明月,思念家乡,不觉发问今夕何夕,得见亲人,笛音缠绵悱恻,缕缕思情萦绕不绝。汐月虽然听不懂曲调,但仍觉得鼻头酸酸的。但接着思情转为诘问,明月缺了又圆,圆了又缺,月月如此,年年如此,红尘俗世之人的悲伤喜乐又与它有什么相关呢。以月寄情的人,犹如以尘露寄朝阳,在宇宙的无限之中,人生只是须臾转瞬的过客而已。笛音更转为沉郁,紧紧揪住人心,让人喘不上气来。

然而就在笛音袅袅欲断之时,猛然一下曲调回高,虽然百年千年这山峦依然耸峙,这江水依然浩淼,这轮明月自顾自的变幻,唯有扁舟之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人生须臾,宇宙无极,但我只求这一世无拘无束,心怀畅快。笛为心生,萧静岚生生地将这后半段叹人生须臾,渺小如蜉蝣的无常之叹的曲子,吹出了超然世外,豁达开朗的洒脱慨然情怀。

宫外,袁昊在走近玉安宫的时候听到了笛音,初听之时,只觉笛音缠绵,无甚新奇。待到笛音转折之后,只觉天高海阔,江山壮丽,逍遥无距,就制止了内监的通传,站在外面聆听笛音。等一曲终结之时,竟不知不觉中沉浸笛音之中,久立于玉安宫外,等他回过神,摆手让人通传。

一时曲终,发泄完心中郁气,萧静岚胸中畅快了许多,刚坐于榻上歇息,冯进喜进来通传皇上来了,玉安宫众人整装迎驾。

萧静岚行完礼后,和袁昊两两相对,谁也没有开口说话,萧静岚是无话说,不清楚袁昊跑来有什么事情,袁昊本来到玉安宫,是为了粉碎萧静岚不得圣宠的流言的。

但是刚才听到的笛声,勾起了他心中深藏的富国强兵的帝王梦,一时心中激动,对着萧静岚也多了几分耐心,想起萧静岚是京城有名的才女,袁昊听闻过她才女的名声,但想着不过是闺阁女儿,有点才名,凭着家世就人人吹捧,当不得真,所以从未关注过。

袁昊睇见萧静岚端庄地坐在下首,一派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