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科举考试一向是礼部的差事,可是礼部尚书从来没有听说过术数科,只得顶着众同僚怀疑探究的眼光,出列奏对:“皇上,臣愚昧,从不曾听闻有术数科,礼部也从没有开过术数科,请皇上明言,臣等好遵照准备。”

袁昊满意地看着礼部尚书,威严的声音响起:“大齐自开国以来,只开进士科和明经科,这两门科考为大齐选取诸多有才干之人,朕很是欣慰。但是这两门科考却没有术数,以致户部和工部的账册繁冗驳杂,朕上次仅仅是查看户部在北疆的花销账册,就专门从国子监征召了懂得术数的学子,实在是不方便。所以,朕在七日后开术数科,从历届的举人和秀才里选出在术数上有专才的人才,这届术数科由莫谦任主考,朕亲自命题。”

袁昊解释之后,户部和工部的人俱怒目瞪向礼部的人,听皇上的意思,是他们户部和工部行事不周,让皇上竟然在户部和工部找不到能用的人了,定是礼部撺掇着皇上开这什么术数科。礼部的手未免伸的太长了,春闱和秋闱还不够他们闹腾的,如今再开什么术数科,到时候选出的人岂不就是他们礼部的人吗?

工部因与北疆扯不上什么关系,故工部尚书上次并未被训斥,更沉不住气,率先出列:“皇上这术数科,举人和秀才都可以报名参加,那这选出的人才究竟算什么级别?”

袁昊抚掌而笑:“爱卿问的好,朕此次术数科乃是为了不拘一格求人才,凡是中榜的,一律是进士出身。”

袁昊这一句话,算是彻底地捅了马蜂窝了,这朝中众位大人生平最得意的就是进士科二甲进士出身,连中了三甲都只是同进士出身,生生矮了一头。如今袁昊一句话,这劳什子的术数科选出来的就和他们一样的出身了,真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了。

第83章 术数科的玄机

更新时间:2013…6…16 19:14:40 本章字数:3188

年近半百的工部尚书,听了袁昊的话,一张老脸涨得通红,不甚硬朗的身体更是晃了两晃,这位老大人只觉得一口热血堵在喉咙口,在心里几乎要狂骂袁昊荒唐了。总算还记得这里是朝堂,强咽下心头血,颤声开口:“皇上,此举不妥,进士是何等荣耀的出身,岂能懂得一点术数小道的人,就能是进士出身的,古往今来,臣从不曾听闻过这种事情。”

工部尚书的一番话,下面附和的人很多,更有言官跪下进谏,对于这种情况,袁昊早有预料,但是在郑文远因柔妃事件的牵连荣养在家,而他又刚刚提拔了莫谦的情况下,这种反对的声浪还是可以压下去的。

果然,在郑文远不在的情况下,郑氏一 党的成员不过是跟着呐喊两声,并没有人死死上谏,而莫谦一直笔直地站着,连出列都没有。众多反对的大臣闹了好一会,抬头看御座上的袁昊却一点要改的迹象都没有,不由怒上心头。这次他们的火力集中在了莫谦身上,工部尚书仗着年纪大,资历深,直指着莫谦怒道:“莫大人,老夫一向钦服你直言进谏,参奏众臣不法之事,更能勇于规劝皇上不当之处,难道莫大人才做了参知政事便忘了御史的职责吗?”

这老头讲话也够阴损的,这是明晃晃的地指责莫谦不过是个追名逐利的小人罢了。在不能升官的时候,经常参奏同僚,结果刚升了官,就成了阿谀上意的小人了,眼见着皇上犯错,却在一旁袖手旁观。

工部尚书的这几句话成功地让莫谦站在了风口浪尖,进退两难,换了个人可能就会为了维护诤臣的清誉而规劝袁昊了。但莫谦是什么人,他可是成功参下近十位大员而依然屹立朝堂的莫青天,更是在曹妃宠冠后宫的时候将曹家打入尘埃而无事的莫御史。更难能可贵的是,莫谦真是两袖清风,家无余财的清官,所以无论他的敌人多么恨他,却找不到参奏他的理由,工部尚书的这番话还动摇不了莫谦的铁石心肠,他之所以不出声反对,是因为他从袁昊的话语里敏锐地察觉出开术数科的玄机。

莫谦虽然耿介直言,但只从他得罪了如此多的人物还能好好地站在朝堂,稳稳地做着他的御史大夫职位,如今更是成了仅次于郑文远的权臣,就知道他的脑袋绝对够用。莫谦并不是为了参奏而参奏,凡是被他参下去的大臣,都有着重大的罪责,或是酷虐百姓或是横行不法等等危害百姓的劣迹。而曹家的事情,虽然是淑妃萧静岚使人交给他的证据,莫谦从而一举奏下曹家,彻底坏了曹家的名声,也几乎断了曹妃封后的可能,但莫谦有着他自己的考量,淑妃萧静岚与他只是某种程度上的同盟关系,他的行事并不需要向淑妃报备。

所以,莫谦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