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人的视线全都聚在了他身上,他想装作没有听到都不成,一时急的冷汗直冒。

宁景辰瞧着他不说话,寻了一处空位坐下,继续说道:“北蛮与我大齐实在有着血海深仇,而北蛮人的残虐是不堪教化的,大家想必不会忘记宪宗陛下时北蛮人的动 乱吧。”宁景辰一提这茬,在座的有学识丰富的人立马反应了过来,原来在宪宗陛下时,北蛮被萧潜灭族的黑颜部曾被大齐俘虏了上万人,当时大齐和北蛮的国力相当,因北蛮的黑颜部当时实力受损,其他各部并不愿意赎回黑颜部的人,宪宗便在朝中诸臣的建议下,将黑颜部的俘虏放在了北疆的安城里。

宪宗对黑颜部的这些俘虏可谓极为仁慈,不仅没有打骂他们,反而发放了一些米粮让他们在安城定居了,甚至这些俘虏还娶了大齐的女子为妻,继而生子,刚开始的三年间,这些黑颜部的俘虏倒也老实,朝中献策之人不免飘飘然,觉得这都是大齐教化的功劳。可是,在黑颜部休养生息恢复了元气之后,竟然在一个暗无星月的夜里,与这些安城里的俘虏里应外合,不费吹灰之力将安城攻破。而安城城破之后,北蛮黑颜部竟然对安城进行了屠城,包括这些俘虏的妻子儿女也都尽数死在了他们的屠刀下。消息传回京城,宪宗陛下当场就摔了奏折,砸了茶杯,将献策的大臣贬的贬,流放的流放,而安城之事因牵涉到宪宗陛下识人不明上,慢慢地就沉寂了下去。

可是,这么骇人听闻的事情并不是皇家想要封口就能封口的,在坐的众士子,还是有不少人隐约听说过安城之事的。这些人回想了一遍安城之事,更是切身体验到了北蛮人的寡情薄意,便面色不善地盯着说要教化北蛮俘虏的领头士子。

袁昊面容晦暗地瞧着宁景辰,心里极为复杂,毫无疑问宁景辰是有大才之人,但凭着他镇北侯府出身和让他不喜的感觉,就注定了不能重用宁景辰。但这么有才华的人,如果不能重用他,难道还要放任他投入镇北侯府的势力里将来与他为敌吗?第一次袁昊对宁景辰动了杀机。

领头士子汗出如浆,他知道自己是捅了大篓子了,瞧着众人不善的眼神,只得镇定下来,强自分辨道:“其他且不说,只说镇北侯无旨而妄动,便是大不敬之罪,这些北蛮俘虏皇上尚未下旨如何处置,镇北侯就抢先虐待了北蛮俘虏,他将皇上置于何地?”

领头士子的这番话,别人什么反应且不知,只袁昊就阴沉了脸色,咒骂一句:“蠢货。”大拇指向下一指,旁边的暗卫瞧着了这暗号,身体一凛,低头行了个礼,便无声地躲到了领头士子背后的人群里,借着人群掩护,挪到了他身边,看似亲昵地揽着他的脖子,以亲近的口吻道:“表弟原来你在这里,让我好找,家里老太太不见了你,急的饭都不肯吃,表弟定然不愿做那不孝子孙,走,快随为兄回府。”便说手上便用力卡着他的喉咙,让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再趁着众人怔愣的功夫,将他带出了人群。

别人还便罢了,最多咒骂一句不孝子孙,宁景辰却在瞧见那暗卫的时候,就用眼角的余光仔细打量大堂内的所有人物,在瞧见窗口旁的袁昊时,眯起了眼睛,而在不经意扫到角落里的主仆几人时,眼眸猛地张开,这北蛮七王子竟然混进了京城,真是太有意思了,大齐的皇帝和北蛮未来的汗王竟然全都微服出访,还碰在了一起。

人着众推原。暗卫将领头士子带了出去,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暗卫重新整理了一番,躬身在袁昊面前低声回禀:“属下问清楚了,说是奉酒楼的主人的命令,在这儿毁坏镇北侯的名声的,他并不知道北疆的具体情况,也和宫里没有联系。”袁昊面容冷肃:“查清楚这醉仙楼幕后的主人是谁,尽快。”袁昊本不太在意污蔑镇北侯名声的事情,但这领头士子最后吼出的镇北侯无旨虐俘虏的话袁昊却听不得,别人不知道,他自己是清楚知道发给镇北侯萧潜的密旨的,这种事情要拿做要挟萧潜的把柄,也只能他来做,这些不入流的小喽啰还没有资格。

袁昊瞧着宁景辰没有上前问安的意思,给连顺使了眼色,让他将宁景辰带过来,这场辩论在宁景辰的介入下,成功地逆转,保住了镇北侯萧潜的名声。作为体贴的皇帝,镇北侯萧潜的女儿还在宫里为淑妃的情况下,袁昊还是要嘉奖宁景辰一番的。

连顺尚未到宁景辰身边时,却听到本来已经独坐小酌的宁景辰,竟然又温雅地开口:“诸位且不忙讨论镇北侯处置俘虏的事情,且说一说如今久居京城的北蛮休浑部安乐伯和违命伯的舒坦日子,皇上宅心仁厚对归顺的安乐伯和违命伯很是仁慈,让他们居豪宅,着华服,比他们当初在草原上逐风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