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嘴,邵舒同的架势哪里像外交部长?明明就是一个断人钱财的活阎王,由此也可见中央政府对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

而在云阴市人民法院,黄家状告溪坞镇的官司也正在开庭,当亚洲律师界首屈一指的大状尚学承出场,黄家哗然,连黄家的律师这个时候也变得瑟瑟发抖,谁都知道尚学承在亚洲律师界的地位,据说华夏在新修订的法律条款都有他的影子存在,上面请了他作为顾问团的成员。

看到这个情况,黄家只能苦笑。这官司还怎么打呀?第一场不过是例行公事的过过场,最后一场状告政府的官司硬生生的被这位大状博了回去,打人的地方在村口,是旅游景点的外围,所以溪坞镇镇政府不存在责任。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最后我还是选择一个妥当的做法,那就是拖延时间,因为找那件证物证人,已经希望非常渺茫,而这个时候华夏的经济政策让我看到了这场官司的新希望,所以我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宏观调控一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的泡沫会在第一轮垮掉。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这几年发展最为迅猛的沿海城市,这应该是第一轮的房地产冲击,其实我记得前世,这场宏观调控还要来的早一些,上任央行行长的人也不是邵舒同,难不成未来的铁腕总理会换人?我自嘲着想着。

上一世这场抑制通货膨胀的战役对房地产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这源于华夏人自古买房子的观念是先攒钱后买房。前世有一则很著名的冷笑话就是一个美国老太太和华夏国老太太死前的感慨,美国老太太死前感概:啊,我终于在死前,把房贷都缴清了。而华夏国的老太太感慨是:啊!我终于在死钱存够了买房子的钱。

前者是提前消费,或许美国老太太是一个房奴,每个月都省吃俭用算计着钱过日子,只为了还上房贷。而谁能有说想买房的华夏老太太不是紧衣缩食的算计着钱,只为了能买房呢?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已经拥有房子几十年,在自己房子里去世,而后者虽说辛苦了一辈子存够了钱买房,可是她连新房一天也没有住过。

这就是华夏老百姓和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习惯先消费后买单,而华夏人习惯先买单后消费,所以当有一天华夏人也懂得先消费后买单之后,也就是华夏经济迅速膨胀的一天。

前世银行当时银根紧缩是针对各地政府贷款的乱象,而不是针对房地产,两年前的房地产泡沫也远没有如今这般的严重,可是一九九五年的华夏,很多炒房团,炒地团已经认识到银行贷款的好处,这些人成为房地产泡沫的先驱者。所以房地产才会首当其冲。

和溪坞镇的政府打的这场官司在第一轮就被驳回来,还不等黄家改被告的对象,黄家重点投资的南国市传来不利消息,黄家几块地违规操作,被上面回收,而审批地块的那位已经被立案调查,不仅如此,同一时间,那个家族的人有好几个忽然之间落马。而黄家面临的将是巨额的罚金。

在这场大动作之中我隐隐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气息,这个局面是和前世完全不一样的,前世,政治世家清理的远没有今世这般的雷霆手段,前世我记得直到我死,裴家李家孙家都还在,甘家前世我死前也已经日落西山附属着孙家而生存,而中央那时的手刚刚伸到裘家身上。

对于这股不同寻常的气息,我担心的是邱家,政治世家被上面清理之后,谁都已经意识到上面要把手伸到军部,到底这些军部大佬要自己光荣的退,还是要用上的强硬手段?

在几大政治世家的重要人物,无声息的退出政治舞台之后,整个华夏的官场迎来了短暂的平静,可是我知道这不过是表面,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401 谈合

六月中旬,时值夏花烂漫,外面的骄阳肆意,而我办公室里窗户大开,在窗外老槐树的遮蔽下,微风徐徐吹进来,为整间办公室带来丝丝的清凉。这日,我正在办公,这一个多月以来,溪坞镇的经济形势大好,畜牧养殖业和林区特色种植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现在有着旅游经济为主,其它产业为辅,整个溪坞镇的经济比去年同比,翻了好几番不止。截止六月为止,这半年的gdp已经超过去年一年,而我知道溪坞真正发展起来的不过就是这一整个五月和六月。这样的形势怎么不叫溪坞镇全体百姓拍手称好,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聊足了劲去干。

这时敲门声响起。

“请进。”我道。

“刘镇长,黄家派人过来。”罗林推门进来报告。

这个时候?我淡然一笑,“叫他们进来吧!”

黄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