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部队造成的痕迹呢,还是确实有数支部队在附近运动呢?单单从他们留下的痕迹难以判断。闻人寒晖决心跟一下看看,一定要弄清楚这支部队的动向。

“卢笛,辛苦你跑一趟。把咱们两天来的侦察情况向队长汇报,我和白兰继续跟下去。”

闻人寒晖没有办法,卢笛是个很好的助手,两个人配合了有一段时间了,很有默契,他本来想和卢笛继续侦察的,但是派白兰回去的话,他不太相信白兰这个新手能把事情说清楚。还是让她跟在自己身边吧,闻人寒晖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老妈子,还得照顾白兰这个新手,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阮香亲自统领以近卫队为主力的三千名士兵。另外西柳附近还有高放、方略各自率领五千人的部队和她遥相策应,呼延豹和杨影的部队则正从烽火城方向赶来。现在只等吴忧将剩下的四支部队都调过来就可以完成对蒋俊主力的合围了。

这几天阮香的主要工作就是领着蒋俊兜圈子,蒋俊的五万大军追着阮香军的屁股后面兜来兜去,无奈总是差那么一点儿就能追上。高放和方略的部队又不时半路杀出来,一击即退沾点儿便宜就跑,这三支部队都是规模不大,不管是打还是撤都十分迅速,相比之下蒋俊的部队都抱成一团,虽然不怕这三支部队中的任何一支,但是始终没有机会和对方决战。这三支部队时分时合,遇到蒋俊的小股部队行动就吃掉,遇到大队人马就跑,被蒋俊追急了就化成千人队甚至更小的中队为单位四散逃去,蒋俊看着满山遍野撒鸭子开跑的阮香军队只有叹气的份儿。淄州军跑不过灵州军,同样数量的部队战斗力也不如灵州军,这是明摆着的,阮香军数量上的劣势使得她不愿意正面决战,而在这种小规模的几百上千人的作战中,往往是还没等淄州军搬出其杀伤力巨大的重型武器,灵州军已经打完撤退了。自从灵州军在一次拖得时间稍微长一些的战斗中吃过淄州威力强劲的床弩的苦头之后,他们每一次作战都保持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使放过扩大战果的机会也不恋战。

几天来频繁的小规模战斗发生了几十次,淄州军伤亡了近两千人,对五万大军来说可以说只是伤了一点儿皮毛,但是这种一日三惊的作战方式让淄州军极为疲劳,蒋俊虽然想尽快赶到西柳,只要攻下西柳,淄州军就会把握到战场的主动权了,但是一天不到三十里的行军速度让蒋俊简直要抓狂了。明明知道敌人不过是要拖住自己却偏偏无可奈何。分兵的建议已经提出过几次了。蒋俊不是没有考虑过,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牵制住灵州部队,主力迅速南下,攻克西柳。但是显然阮香不会让他走的这么轻松。如果留下的部队规模小,难免被灵州军集中吃掉,规模大,则攻城兵力就显得不足,西柳毕竟是一座坚城,部队少了短时间内难以攻克。若是让灵州军集合了主力部队,前后夹击,淄州军必定战败。只是蒋俊没有想到阮香居然把手上所有的部队都拉出来作战了,西柳城只有几千民兵驻守。五天的时间过去了,灵州军的骚扰,加上连续的大雨,道路被冲毁,淄州军的行军速度就像乌龟在爬行。他们一共才走了一百三十里,西柳似乎远在天边。士兵们筋疲力尽,怨声载道。

蒋俊看出来这样下去绝对不行。这样和灵州军兜圈子的话,最后被拖垮的肯定是自己。他决定放弃迫使阮香决战的想法,全力攻下西柳,这样虽然不能歼灭阮香的主力,至少可以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灵州军的士气也是一个打击。如果灵州军回去守西柳的话正好就在西柳城下决一死战。蒋俊终于想明白了这一点,命令部队不再理会灵州军的袭扰,全速向西柳方向前进。

但是就在这时候,他得到了叶海阵亡、陈江帆被俘,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蒋俊大惊,便欲撤兵。

谋士宁雁谏道:“攻烽火城部队失败,诚然可惜,但也说明灵州军主力都在烽火城方向,眼前敌军就是西柳的全部兵力了。眼前正是我军的机会。我们现在有三个选择:“一,我军继续执行原定计划,攻克西柳,则敌军尽曝于野;我军器械精良,又擅长防守,只需少量军即可守住城池,灵州军短期内攻不下坚城,士气沮丧,兵无战心,我们则可以趁机调集大军,步步为营,以灵州、蓬城、西柳三城为轴,把灵州军夹在一个狭小范围之内,最后一举剿灭,此乃上策。

“二,不攻西柳,将现有部队分成多路,拼着代价大一些,将眼前的灵州部队赶到一起,争取在其烽火城部队回援之前将敌西柳主力一举歼灭,这样两军就算打平,我军却可以拿回主动权,进仍可攻西柳,退可保灵州城、蓬城,乃是中策。

“三,就是撤军,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