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星雨道:“既然如此,那么就请各位听我一言,看说得有理没理。”她环视一眼众人,深吸一口气,这才道:“征伐所为者,无非名与利。开州之伐柴州,目的是要惩叛将杨汸,夺回二城,藉此取得诸侯对唐小姐地位的承认,又可借征伐柴州建立威望,使诸侯不敢轻侮开州,是也不是?”

唐琪浅浅一笑道:“就是这话了,咱们的心思你倒是看得准。”

星雨道:“看出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知各位可曾听说过画蛇添足的故事?开州趁柴州无暇西顾之时开战,前一阵仗打得也确实不错,柴州愿意低头认输,纳还二城及杨汸的人头,开州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威信已立,地位也得到确认,正是见好就收的时候。尚欲进兵者,乃是看到了柴州疲于应付怀州、屏兰联军,觉得有机可乘,意图趁人之危而已。是也不是?”

唐琪责道:“柴州趁我父之丧,侵占我城池,无礼在先,我起兵伐之,有何不对?”

星雨道:“穆将军在杨汸被围攻期间,并没有出一兵一卒增援二城,要不你们也不会打得这样顺利是不是?所以杨汸叛乱自始至终只不过是开州内乱,柴州并没有从杨汸那里得到任何好处,徒然担了一个恶名而已。”

唐贵总觉得星雨的话似乎有些道理,却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却没想出来问题到底在哪儿,只得悻悻地“呸”了一口。

唐琪道:“姑娘好辩才,红口白牙就能颠倒是非黑白,要是我们没有攻下六、沐,穆将军是不是就会忘记‘归还’咱们的这两座城了呢?”

星雨假装没有听出唐琪话中讥刺的意味,侃侃言道:“如今争论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意义不大,咱们还是谈谈眼下的局势。恕我说句不敬的话,前一段时间开州军之所以节节胜利,并非实力多么强,乃是因为两城军民还是心向唐家的缘故,杨汸又得不到柴州的有力支持,因此才一败再败。而开州军一旦踏上柴州的土地,必将遇到柴州军民众志成城的坚决抵抗,因为柴州已经没有退路,我临行之前,穆将军已经散尽家财,尽赏三军将士,士民踊跃从军者以十万计。此姑娘将柴州军置于必死之地,反而激发了其斗志,我可以向您保证,哪怕是拿下柴州的任何一座城镇都将是开州部队的噩梦,任何一个明智的主君都不会愿意面对这样一支军队的。

“即使能攻下柴州一两座城池又如何?进入柴州作战不同于在开州,开州必须全力以赴,倾巢而出,势必造成开州兵力空虚。唐姑娘初即大位,尚未有德政于民,开州士民之心未附,即兴刀兵,姑娘在外长期征战,但不知州郡之事托于何人?难道就不会出现另一个杨汸?开州西北有徽州孙政,北有张静斋,一旦得知开州军远出,必然趁虚而入,到时候和柴州相互呼应,唐姑娘大军陷于柴州战事,首尾难以兼顾,内外兼困,家业难保,进退两难,窃不知姑娘将身死何处,更不知姑娘将如何面对先君。”

唐琪眉头皱了起来,道:“如此,当如何?”

星雨道:“我观姑娘先前言行,乃是重义信诺之人,收回六、沐,攻伐杨汸,诚乃秉承大义,师出有名,世人皆道姑娘孝义之名,然而开州军一旦开过州界,协助屏兰贼寇攻伐大周州郡,是国贼也,名节尽毁,家声败坏,天下人共唾弃之,人人得而诛之,窃为姑娘不值。且柴州、开州,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若柴州一亡,下一个必然轮到开州,试问届时开州以疲敝之师,如何应付接踵而来的侵略?为今之计,莫如响应大将军张静斋之号召,出兵解柴州之围,共诛国贼。一则穆将军必然感姑娘恩德,姑娘可得到柴州的友谊,柴州亦可为姑娘东南方的屏障,若开州有事,柴州必为呼应援助,是帮人亦帮己;二则天下人皆敬服姑娘胸襟广阔,以德报怨,救困于水火之中,仁义礼智信俱全,成就万载芳名,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这番话,唐琪默然无语,众文武议论纷纷,良久,唐琪方开口道:“姑娘请先就馆驿歇息,且容商议。”

星雨告辞,在馆驿等了一天,第二天唐琪召见了她。星雨观察众人神情,见几个莽撞武将颇有不平之色,其他人看自己的眼神则友善得多,心里对他们议论的结果也就大概有数了。

唐琪道:“星雨姑娘昨日之言甚善,开州愿罢攻柴州之兵,待大将军檄到即起兵增援柴州。”唐琪的神色相当复杂,仿佛有些不甘心,又像是有些委屈,最终还是恢复成平静无痕的样子。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当真切听到唐琪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星雨还是十分惊喜,这意味着她此行最难的一关终于过去了。

双方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