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阮香当然知道他所说的不妥是指什么,淄州一向以富庶闻名,但是这富庶却并不是指平民百姓而言,豪门大户把持着大部分的土地和商行,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里,他们肯定囤积了不少的粮食,当然他们不会乖乖将粮食交出来,而若是强行向这些豪强征购的话,得罪的可就是整个豪强阶层了,这必将给自己以后的扩张造成相当的麻烦,更何况自己现在的文武官员大多来自于这个阶层,考虑到他们的感受,也实在不宜做得太过分。

贾衍亢声道:“乱世用重典!这些豪强见死不救,囤积居奇,难道就不能让他们拿出些粮食来么?没有靖难军维持地方安宁,他们又怎能得以保全家业?何况苏逆死灰复燃,淄州豪门难脱干系!”苏中和淄州豪门勾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只是这样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还是第一次,一时间议事厅内静悄悄的没人说话。

阮香轻咳一声,先不理会贾衍,对楚清华道:“先生还有什么好办法么?”

楚清华道:“以工代赈可以缓解部分流民压力,我认为前者公主所言运河工程正好开工,百姓中青壮可做工挣得粮米养活家人,只要有一点儿活路,他们必然不会附贼作乱。可是粮食问题依然严峻,只怕府库钱粮不足以支撑到灾荒过去。”

阮香思索片刻,对左明霞道:“转告方略将军,对泸州维持守势,就按他的意思,主力部队回撤。具体哪支部队的调动,等待军令部下达正式行文吧。”

对楚清华、刘海、卫袭等人道:“你们筹划一下,即日开始运河工程。钱粮筹备我会通告各地方郡县,张超派遣手下得力属官进行协调。工程主管么皇甫德将军先兼着罢。”

又对宁宇道:“前一阵子筹建海卫你和刘海都辛苦了,难得你二人廉洁自律,帐目无亏,每人去支领一千两白银作为奖赏吧。海船之事还要你多费心。就照你说的去办吧,只是现在到处都用钱粮,你的进度再加快些,先筹建一支小船队吧,解眼下燃眉之急再说,也积累些经验。水师船只、人员随你挑选。若能招募些流民更好,也缓解一下内地的压力。嗯,你的职位么,靖海校尉还兼着,再成立一个专门的海事司,你做主官罢,刘海还是兼个副官,你自己再挑选几个副手,凡涉及到海事,军事你说了算,民事两人商议着办。”

几个人领命分头行事,退出议事厅,顿时显得议事厅空了不少。

阮香又让宁雁回参谋部拟订撤军部队和路线,给她过目之后就通过军令部发出去。

宁雁走后,阮香安抚贾衍道:“非是不用先生之言,只因兹事体大,筹谋不周,反受其害,人多嘴杂,恐有泄漏。我早有意整顿淄州豪门,只是不得其便,正好先生与我意相合,这件事情还需要先生去办”

贾衍和卢笛也先后离去了。只有吕晓玉还没走。

阮香有些倦怠地将一直僵直的后背靠在了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只能尽人事而知天命了。

吕晓玉建议道:“公主,前线短期内已经没什么大事,一下子撤下这么多的部队来,是不是找点儿事情给他们做?”

阮香眯着眼睛道:“你的意思是”

吕晓玉道:“除去一些剿匪部队之外,其他部队至少还有十万人暂时无事可做。空耗粮饷也不是办法,不如让他们去燕州‘打粮’,贴补一下军需。”

“‘打粮’?”阮香哑然失笑,“你不如说是劫掠更直接些吧。此事万万不可。燕州受害不下于我们,虽然我们与张静斋敌对,却不能将火气出在百姓头上。何况咱们现在可是和张静斋一起讨伐怀州呢。做出这样的举动,得不偿失。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这些军队倒也不能闲着。整训当然是必须的,却也不能让他们闲着了。让钱才带一个师兼辖制水师,来一次春季扫荡,给蝎盗点儿厉害看看吧。剩下的部队轮班去开挖运河。哼哼,打了几场胜仗,这些家伙有点儿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要是他们挖得没有那些饥民快,就让他们做一辈子苦力吧。还有那些军校的军官也好,学员也好,都让他们去劳动劳动,就当体验一下民间疾苦罢。”

吕晓玉万没料到居然阮香居然转的是这个心思,心中庆幸没有旁人在身旁,否则这话传出去了,那些军兵们不敢骂阮香,却得怨死自己了。

阮香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情,问道:“听说上次青城大捷抓了不少淄州豪族的军官子弟,可有此事?”

吕晓玉道:“有的。方将军还专门请示过怎么办,有几百人吧,现在都关押着呢。”

阮香笑道:“这群废物倒不可浪费了。你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