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这时候正是上午十点钟左右,双方都在紧张地列阵。南风紧吹,天际隐隐有雷云聚积。丽水在北方蜿蜒流淌,靠近南边的河岸被水冲刷得露出岩石的岸基,有些陡峭,离水面一米多高,无法作为登陆的滩头阵地,但是相对的河北岸倒是一片松软的沙地,适合下水登陆。吴忧的游骑哨沿河上下探出去上百里,没有发现库狐人有从北岸渡河增援的意思。

河南岸是一片凹凸不平的裸石地,西边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石头山,朝东和朝南的一面是一片舒缓的山坡,北面和西面比较陡,杂草和石子构成了坡面。折里带就依托这座小山列阵。

离这座小山东面四里处有另外两座相隔一里多的小山,一座一百五十米高,一座六十多米高,高的那座小山处于南面,坡形很舒缓,坡底伸出去很远,上面长满了半人高的牧草,东面山坡上有一个泉眼,一条小溪从半山坡上曲曲折折流淌下来,向东南方向流去。那座矮山和折里带列阵的小山形态相似,基本上都是一片石头,大部分地方都是光秃秃的,只是从石头缝儿里钻出一丛一簇的杂草。两座小山之间是一片二百多米的谷地。吴忧和莫湘各据一个山头,沿坡地展开兵力。

除了这三座小山坡,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地方其他地方是基本上就是草地和低矮的灌木丛,间隔地有几棵小树,有些地方裸露着大块的石头,有些地方则是小片的石子地。两军间隔大概两里列阵相对。

吴忧抽调了两千名骑兵分别交给金肃、范竺二将,将八百金赤乌交给狄稷,这两千八百人的骑兵将是他的预备队。他第一次在正式战场上将吴毒带在了身边。

“你瞧得出来敌人的阵势么?”吴忧有点考较的意思问吴毒道。第一次上战场,又是这样的大阵势,吴毒显得非常紧张。吴忧借这个问题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顺便看看他学习的进度。

“敌人摆的是圣武破胡阵,”吴毒一边观看敌人的阵列,一边飞快地说道,同时搜索着看过的关于这个阵形的记载。“中军建旗,兵分九队,中军为轴,左龙翔,右凤翼,虎头豹尾,奇兵埋藏,四爪伤人。攻如惊涛拍岸,守如磐石弥坚。圣武帝当初凭此阵以少量兵力大破胡人骑兵,一举奠定了现在云州版图的基础。后世遂将此阵命名为圣武破胡阵。周国前期高级军官几乎将此阵列为必修阵形之一,但是圣武帝之后有记载的有效运用此阵破敌的只有阮平蛮一位名将而已。”

吴忧点头道:“后世很多人认为此阵的威力被过分夸大,理论研究破此阵的办法也层出不穷,而曾经试图运用此阵的将领似乎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其中不乏被称为当时名将的将军,不过每次运用此阵导致失败都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却没有一次是按照理论家们所推演出来的破阵法被破的。所以此阵又称不祥之阵,很多所谓的军事史学者都坚持这一可笑观点。其实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阵法的运用也要看天时、地利,最重要还是看人。要是可以仗着一套阵法就可以横行无忌,那么历史上要多出现多少暴君?”发了一通感慨,吴忧注意到莫湘在较高的那座小山上已经列阵完毕,正向这边举旗示意。吴忧示意副官以旗语回答。吴忧看了看立在地上的旗杆的影子,又看了看天边的云层,示意士兵们待命,继续和吴毒探讨阵法问题。

“这库狐狗子学了点咱们大周兵法的皮毛,居然也敢拿出来显摆。”吴忧冷笑道:“圣武破胡阵本来就是给这些胡狗预备的,居然拿来对付咱们,你说可笑不可笑?”

吴毒没法笑出声来,敌人的骑兵正在完成阵形,吴忧这边已经基本上部署完毕,吴忧并不急着进攻,却在等待。

“师傅,是不是趁敌人没有完成阵势之前进攻,打乱他们的部署?”吴毒焦急地问。

“不,我正是要他完成部署。”吴忧淡淡道:“你瞧着吧,他的右凤翼现在部署起来问题不大,但是展开变化之际这些部队就全得跳河了;还有豹尾部,这应该是最后部署的部队,一会儿肯定会出现混乱,那片坡地太陡,站不下那么些人,要是下了坡部署,离主力太远,可就失去了布阵的本意了。你看不出来倒罢了,莫湘将军可瞧得清楚呢,也只有她理解我的意图吧。战争经验不是学出来的,是打出来的。现在你去莫将军那里吧,一会儿那里将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把我的话告诉莫将军,然后像个男子汉一样战斗给我看!”

吴毒响亮地答应一声,拖着弯刀,骑着一匹小马跑向莫湘那边。

正午,标竿的影子已经在地上缩成了一个点,库狐人两个千人队随着麾旗开始运动起来,吴忧的眼睛微微眯起。军官们大声发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