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 (第1/4页)

“我记得先前提过一次,有一笔十万两的现银应该支付给我们吧?”吴忧找遍了所有的页面也没有发现这笔钱到哪里去了。

“对,没错,将军请看第六、第二十九、第一零一、第一五一、第一七九页相关条款,这项费用分别在兵器、军服、回易、马市、铁矿等项目中。这些都是将军先前认可了的。”宁霜心有成竹,不慌不忙地一一给吴忧解释,同时熟练地翻动那账本一样的“盟约”。“这里是支付了开矿的头期款项若干,这里用从宁氏商号转到云西的食盐配额计价若干,价格只有官价的一半,这是将军所特意要求的新式铠甲若干套,本应以现银支付,此处抵过”宁霜一款款一项项给吴忧说明,除了大项之外另有许多小项,算得极为精细。

吴忧虽然不全明白,但心算起来速度极快,宁霜边说,他便按着盈亏默算,最后果然丝毫不差。但这笔钱经过了七折八扣,最后真正拿到手的时候,不过剩下了几千两。

后来吴忧发现自己在细节方面是难不倒宁霜的,而且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正是宁霜所擅长的,只好尝试着从别处下手。

两人现在各怀心机。宁霜和吴忧谈判的时候就没有了心理负担,吴忧虽然精明过人,而且有些问题确实提在点子上,但终究也不过是一个精明的外行人而已,更多的时候,吴忧都会不知不觉踏上她所设下的陷阱。因此谈判终于告一段落的时候,宁霜心情大好,事先想好的一些可以让步的地方吴忧都没有提出来。

吴忧其实看得出宁霜的一些小花样,只是有不少地方自己实在并不了解,没法折辩,只好且由着宁霜得意,心里不禁有点儿后悔还是把张颖留在了新市。否则以张颖的颖悟,必然能看出不少毛病来。不过现在他担心的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他通过这份协议才发现,在他忙着东征西讨的时候,宁家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营销体系,并且已经有效运转起来。其涉及的行业包括纺织、马场、农具、兵甲、采矿,转手经营的产品有盐、茶、木材、水果、谷物粮食,甚至包括了贵重金属、私钱铸造等。现在宁氏被迷齐人压得透不过气来才无力扩张,若是迷齐人退去,那么宁氏将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工匠,很快就可以恢复元气,走上扩张的道路。看起来宁氏走的路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运气一直不怎么太好。反观云西就太可怜了,虽然人口、地盘、军队的数量都强过云东,但至今他们还无法自己制造一件像样的铁制物品,精良的兵甲、急需的农具、还有最要命的食盐全部都要依靠关内或者云东那边转运。而云西可以和关内交换的产品极为单调,除了活的牛羊马就是一点儿药材什么的了。现在云西收入远小于支出,尤其军费一项,就榨干了云西本来就不多的收入,吴忧一直对云西的奢侈品贸易进行限制,以减少云西一些“不必要”的支出。

现在看来,自己显然走上了歧路,单纯的节流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必须广开财源。陆舒当初似乎也曾经提过类似的计划,只是自己忙于征战,并没有重视。其实所谓拥有基础,并非只是巩固地盘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像宁家已经做到的那样,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自我修复战争创伤的能力。这个盟约总体而言应该说对吴忧方面是有利的,吴忧得到了许多东西。不过吴忧也注意到,宁氏拟订的条款中尽量避免金银直接支付,而是以各种各样的物资、贸易条件等作为交换。宁霜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变着花样推销自己的产品。虽说抵给吴忧的东西一般都比市价要低廉得多,但绝对比成本价高很多。原本吴忧还注意不到这样的细节,但在新市停留的那一晚,张颖恰恰就给他演示了同类的东西。

想到了这一层,吴忧不禁对自己的领导方式反思检讨,这种情况的出现证明自己身上还有问题,云西不乏优秀的人才,不可能谁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但居然一直没人能据理诤谏,抑或是有人说起自己根本就没有在意吧。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耳朵里只能听进自己想听的声音了?一个人的智慧再高明,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事情,这次云州之行也许就是个很好的教训。自己被迫在不熟悉的领域和对手展开较量,以兵法的眼光来看,从一开始就处在了必输的立场上。在这方面,不着重点的虚张声势根本没用,反而会惹来别人的鄙视和嘲笑。策略有时候是重要的,但也应该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现在吴忧在这方面还没法和宁霜争执。这让吴忧想起了苏中这个人。以前曾经听说苏中和淄州豪族合作的时候,也是头痛无比,想必面临的境况比自己还糟糕,因为那时候苏中要用他军人的脑袋和很多精明的商人谈生意,其中痛苦可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