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 (第1/4页)

�皇蔷乓顺堑氖�氐幕埃�衷谂丫�Ω镁�噶耍�比荒茄�幕埃���媪俚难沽σ步�蟮枚唷2还�上Ь乓顺嵌�煤迷┩鳎 毖钣八档秸饫铮�锵Р灰选5�且裁环ü志乓顺鞘亟��丫�词菩酌停��葑橹�烙�嗟辈执伲��宜�胁贾枚际且钥�莩俏�行模�芏嗳硕急幌牌屏说ㄗ樱�乓耸鼐�挥形欧缣佣菀丫�闶俏�剖暇×酥摇�

杨影话锋一转,道:“将军的奋战诚然值得尊敬,但是因为远离主战场,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形势的发展。”

唐忠道:“还请尊使指点。”

杨影取过一份简易的行军地图——说起来这地图还是从叛军那里缴获的,杨影到了开州这么久,居然没有得到一份详细的地图——他用布满厚茧的手指着地图道:“如今北线叛军长期困于坚城之下,实际上已经师老兵疲,进攻乏力。叛军贪而骄,不知进退,犹自强撑,这是我们应该发动反击的好时机。错过这段时间,一旦叛军南撤,抑或南线叛军不顾将军阻挠而北上与闵化会合,那么战机丧失,叛乱不知何日才可平定了。如今开州守城有余,出击兵力不足,而开州之外,有点战斗力的可以信任的只有将军手里的这支部队了。我相信,如果我们合兵一处,将成为下阶段战役转折的关键。”

唐忠望着地图上南方的蛮阜城,那里是叛军的老巢,长久以来,他的部队与蛮阜城的闵凯事实上是在互相牵制。如果果如杨影所言,将这支军队投入北方战场,那么就意谓着彻底放弃开南,而且面临着受到南北两面夹击的危险。作为一名老军人,本能地,他感受到了杨影那堂而皇之循循善诱的言辞中危险的气味。回兵北上,这是他想过无数次的事情,但每次都因为顾虑太多而搁置起来,就本身个性而言,他谨慎的性格也是他作出这样决定的重要原因。

“杨影在这里说句冒昧的话,将军您是个优秀的军人,个人品性何带兵方面都无可挑剔,但是您的谨慎个性决定了您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将。只要有战争,就没有准保的胜败,没有冒险,就永远不会有伟大的胜利。将军,以上都是肺腑之言,请恕我交浅言深,我将尊重您的决定,毕竟这支部队是您一手带出来的。”

九月,杨影所部与唐忠部会合,兵力增加到两万五千人。两军合兵之后,唐忠交出了军队的指挥权,服从杨影的指挥。这样,开州之外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掌握在了杨影手中。杨影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压缩编制,将军队人数精简到两万人。他将手下的骑兵合并,使得骑兵部队人数达到了一千人。不过大部分骑兵所骑的还是矮小的南方马,这支宝贵的突击力量对杨影来说至关重要,他一再嘱咐唐贵不惜血本严格训练这支部队,这支骑兵也是杨影所要依赖的亲军营。

十月,杨影率部北上,再次攻克云址,随后进兵围九宜城。闵军救兵来,杨影撤围北退入归化,闵军兵力不足以两线开战,只得还保九宜城。闵军甫退,杨影再次出兵骚扰云址。这次闵化怒不可遏,亲自率兵进攻杨影部。与此同时急调其弟闵凯率军北上。但这时有谣言道南方诸蛮部蠢蠢欲动,有进犯南疆之意,闵凯北上的日期遂拖延下来。

十一月,开州归化,木蓝河谷。

杨影决定打击闵化的先头部队。有鉴于闵军战斗力普遍强于开州官军,除了用以牵制敌人临近部队的唐贵部五千人,杨影集中兵力率全军在此设伏,想要一举吃掉闵化先锋三千人。此战杨影筹谋已久,志在必得。但杨影所没有料到的是,这一仗几乎成了他平生最后悔的一仗。

伏击按照杨影预期的时间和地点展开,杨影部占据了地形的优势,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担任正面阻击任务,唐忠指挥五千人的部队从木蓝河谷右旁的高地上居高临下发起攻击,左边是陡峭的石壁,二百名军校从上面投掷滚木擂石,唐忠之子唐岚率领两千人的部队准备切断敌人的退路,杨影亲自率五千人担任预备队,防止敌人可能的增援。以五比一的绝对优势兵力发起战斗,杨影要的是一场完美的胜利。

就战术上来说,这计划无懈可击并且执行得相当完美,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

杨影的侦察兵忽视了闵军这支先锋部队的独特装束——这些士兵基本不着甲,背插梭镖,腰悬苗刀,断发文身,正是闵军中最精锐的“破头子”。闵军的这支部队从未遭逢败绩,因此格外骄横。这些士兵行军纪律并不是太好,队形也有点稀稀拉拉。

看到闵军士兵差不多已经全部进入包围圈,瞭望的军官发出了信号,进攻的战鼓隆隆擂响,一时间伏兵尽起,四处都是喊杀声。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时候陷入包围的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