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1/4页)

莫湘分两千兵使罗奴儿押送辎重补给吴忧主力部队,以罗兴守小月氏,己复集兵攻库比伦。苏华、董不语、宁英等闻讯大恐,集合徒众,弃城而走,又不敢走呼伦河西岸,尽数渡河而东,拘束渡船在东岸,以避莫湘兵锋。三十日,莫湘恢复库比伦。纵兵略呼伦河以西,所过郡县皆降。

三月十五,莫湘与吴忧会师于兴城。吴忧大喜嘉赏之,道:“十荡十决,百战百胜,将军之谓也。”乃补益其军,以赵琼、成轨为副将,使循呼伦河以东。

三月底,莫湘率部渡呼伦河,以成轨率三千人为前驱。成轨渡,苏华设伏于对岸,半渡而击之,军士恐慌,成轨拔剑在手道:“莫将军有令,今日有进无退!”军士死力向前,苏华抵挡不住,节节后退。成轨部得以全军渡河。两军正酣战,宁卫忽率宁氏水师沿河杀至,放火焚烧云西军渡船。云西军抵敌不住,渡船大部被毁,成轨部竟成孤军。恰董不语亦率军来战,苏华部士气复振,宁军复将成轨部压缩至河边。

成轨见后路已断,敌人复有增益,自度不得脱,乃命焚烧军旗,亲率轻骑突围,迎面正遇见董不语,被董不语抬手一戟,刺于马下,成轨部下军士皆散。至此,云西渡河三千将士全军覆没。莫湘恼恨不已。

吴忧闻讯,急遣军使召莫湘,欲撤东进之兵。莫湘回复使者道:“轻敌丧师,湘本应自缚请罪,但将在外不敢自轻。我军虽败,主力未失。现已有破敌之策,尚有力东进。主公容我一月时间。”吴忧壮之,乃遣鲍雅率一千金赤乌精兵增援莫湘。

此前莫湘接杨静书信,备言其先前不得已降宁氏的苦衷,称愿为内应,共破宁氏。莫湘览书大喜,约期举事。

当时莫湘与宁军隔河对峙,秘遣鲍雅率一千金赤乌至呼伦河上游,扎木排顺流而下,诈称云东义勇军,袭击宁军,莫湘自率部接应。

四月十日,鲍雅率金赤乌隐匿衣甲兵刃,乘木排沿呼伦河而至。恰值杨静率队巡河,稍加查问即放进水营。云西军乃点燃火排,抛掷火把,射击火箭,径冲宁卫水寨。一时间大火弥天,延烧至陆寨,宁军大乱。金赤乌趁机登岸。见到东岸火起,莫湘尽起大军登船渡河。其时鲍雅已在东岸取得牢固立脚点,金赤乌犀利的攻击力加上鲍雅这样的猛将杀得宁氏军队节节败退。董不语率数百骑发动反冲击,旋即被鲍雅所败。苏华引本部人马拼命反击,虽稍稍遏制住鲍雅的攻势,但却无法阻止莫湘大军渡河了。

战斗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天,莫湘大部渡河成功,云西人马会师东岸,宁军大败。董不语、宁卫、宁英各自逃去,苏华殿后被鲍雅所执。莫湘不再给宁军任何机会,分兵多路,星夜追击,斩宁英于大堡,擒宁卫于并渠,董不语死战得脱,亡入北方阴山山区。杨静将功补过,重入吴忧麾下。此役之后,呼伦河以东地区尽入云西掌握之中。宁氏只剩下了兴城一座孤城。

至此,宁氏外援彻底断绝,吴忧借助小月氏城、库比伦城特别是呼伦河两岸城镇牧场的补给开始了对兴城的围城战。

围城至五月,张静斋使者自云州来,赵明使者自泸州来,皆为劝两家罢战而来。

张静斋使者对吴忧道:“云东云西,向来并为唇齿,向者宁霜擅取将军之城,杀云西大将,如今已受天罚,丧师失地,狐突鼠窜,不成气候矣。将军何必苦苦相逼?听说战事绵延至今,双方将士尸骨曝于荒野者已有数万之众,更有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皆为兵祸所累也。唐公有命,请将军且息雷霆之怒,罢忿怒之兵,宁霜交给朝廷法办,务必以国法追究其罪责。”

吴忧大怒变色,正要发作,苏平以目视之,似有话说。吴忧乃道:“尊使请歇息,容某思之。”

屏退左右,苏平长揖贺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

吴忧愕然道:“喜从何来?”

苏平道:“兵法云,上兵伐谋,下兵伐城,锐卒顿于坚城之下,日久必疲。围城作战,旷日持久,虚耗钱粮,非智者所为也,此时罢兵,迎合唐公之意,休息疲敝之兵,将军何乐而不为?”

吴忧笑道:“旬日间我即可攻下兴城,除此寇仇,一并休整,岂不更美?”

苏平摇头道:“将军岂能自欺欺人?宁氏营造兴城非止一日,兴城背靠呼伦河,城高壕深,士民一心,非经年不可攻拔,就算这期间库狐、迷齐不来进攻,哈克兰不来犯境,云州、泸州皆不肯出兵救援宁氏,云西军队耗得起么?以上但有一样,将军不免饮恨收场。与其自陷险局,何不见好就收?敌人是杀不尽的。便如宁氏,经此一役之后,将士离散,人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