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我不是汉人。只是在汉地游历过十几年,组建过一个帮会,入过绿林,开过镖局,参军积功至偏将,改进了水车磨坊的设计,被举为孝廉,发起淄州学子修订了一本孤本古籍,差一点就进翰林了唉,做的事情还是太少了,若非因为时间太短了,我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的。可以说,周国的风土人情,我知道得比绝大多数周人更清楚。”

苏谒平静地说着,一脸遗憾,仿佛用了十几年做了别人十几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还不满意似的。狄稷张大的嘴巴都可以塞进五个鸡蛋了,平日里他接触了不少“聪明”的人,但今天才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天才。比起他其他方面的成就,武功较量简直就是最下乘的了。

“吴将军,苏谒对于周人和胡人并无特别的偏见,所忠者,乃是自己的信仰。我可以助胡人攻周,就可以助周人防胡。剑有双锋,魔由心生。正邪、是非,本无定论,参透了,生死亦不过身外事罢了。”

“那么先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以前是为了东夷的复兴,觉得自己做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后来实在太寂寞,想寻找一个可以匹敌的对手,现在,我看看能否亲手摧毁自己已有的一切成果,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罢。可惜您现在的实力有点太过于强大了,没什么挑战性,我都没什么发挥的余地。不过没关系,终究我是要回去的,这之前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将军是否信任我了。”

“信任你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将军若能完全信任我,就让我统帅云西全军,十年内北上某当为将军并吞迷齐、库狐之地,南下将军可置酒高歌于圣京。若不能完全信我,将军可遣某为使,往来周旋于诸侯之间,合纵连横,成就一番霸业,也足够将军裂土分疆,啸傲草原了。”

“我云西军中人才济济,并不缺少英俊之士,先生居然一个都不放在眼里么?”

“这些人可为羽翼,可为爪牙,调度得当,那自然是一股可以角逐天下的力量。然而可惜将军却缺乏一个真正的智者,一个为他们,为将军指引方向的人。”

“你认为我不具备这个资格?”

“说实话您的统治的确称不上高明。将军年少即得享大名,聪明果决,非常人可比,然而将军以此刚愎自负,不纳人言,致使治下常年征战,兵民不得休息,困于一隅之地,百业凋零,财政捉襟见肘。若不是一场场胜利支撑,云西军政早该崩溃了罢。实际上,云西我最欣赏的两个人,一位是陆舒,他几乎一个人支撑了云西摇摇欲坠的财政。而另一位我不知道是谁,但他将云西那点可怜的储备运作到了极限,在每一个有利可图的领域快速周转,没有这两个人,云西别说养兵打仗,恐怕连西北风都喝不上罢。您的将军们,就算再有天分,没有后勤的仗也没法打罢?”

“你会是那个为我统筹全局的人么?”吴忧的眼神透出了热切。

“不,我不是,我的特长不在这里。攻城略地固我所长,但要说到治国安邦,却是不敢夸口。我可以向将军推荐一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材,治国之能胜我十倍。又是你们周人,只要将军能请到这人,不愁大事不济。”

“是谁?”听得出来,此刻吴忧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此人乃是淄川人,少年时游历天下,以我之见,才智见识都是上上之选。但此人生性放荡不羁,年青时候不愿跟从时风,注重务虚砥砺名节,不为淄川学子所喜,所以一直称不上名士。此人豪侠仗义,曾散尽家产,为友抒难,弄得自己晚景凄凉,家人离散。后来得了朋友资助,弄了点本钱来云州贩马,路上遇贼,又将本钱折尽。孤身逃得性命。后来几乎一路讨饭才狼狈回到淄川,此后一直闭门读书”

“你让我派人去淄州?”

“一般人可请不动他。”

“先生的意思是”

“将军必须亲自去请,这份情义,他怎么都却不过的。”

“哦?愿闻此人姓名。”

“此人姓陈名笠,自号子鱼先生,在淄川平谷居住。”

“做何营生?”

“教授几个蒙童,聊以糊口。”

“嗤”吴忧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要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境,亲自去请一个教书的老夫子来为我的大业出谋划策?”

“将军奈何也以凡人眼光看人,好不让人失望!”苏谒轻轻叹息道。

“可是先生所言委实这个,万一其人虚有其表,吴某岂不是要惹天下英雄耻笑?”

“将军,退一万步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