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1/4页)

猛将汪清道:“此必是我们的援军到了,抑或是清河有急事撤军,应当出城追击。”

怀州僚属多以为然。老将吕洚道:“不然,我看这是清河引蛇出洞的诡计,应该坚守待援。”

汪清与吕洚争执不能决,井奕乃派汪清领兵五千连夜出城,对围城清河军队发动攻击,吕洚领兵一万出城布阵,接应汪清。

汪清的攻击只受到了微乎其微的阻力,进展极其顺利。得意之下,早将井奕相互配合的嘱咐忘在了背后,与吕洚部队的距离越来越远。忽然鼓声急催,清河伏兵四下合围,将汪清困在核心。汪清大惊,死力冲突。吕洚奋力冲杀,意图将汪清救出重围。但清河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两军激战一天,汪清部全军覆没,汪清自刎,吕洚部折兵大半,狼狈退回城内,自此公主城守军不敢轻易出城攻击。战斗结束第二日,闻人寒晖率两万军队向东进发。

第三十六节霉雨

“公主城打得太艰苦了。”看着刚刚送到的军报,阮香揉着太阳穴,疲惫地感叹道。

吕晓玉也看过了军报,所以她很清楚阮香的感慨。战报显示:闻人寒晖所部两万人在香晴乡与怀州部队接战,开始时候天气只是阴霾,双方列阵时候雨逐渐增大,很快就变成了倾盆大雨,清河军队和怀州军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失去了有效的指挥,但两军的指挥官都没法取消这次会战了。在会战的大多数时间里指挥官们最多只能对自己周围的数百人实现有效指挥。整场战役成了检验两军中低级军官的判断和指挥能力最好的试金石。清河官兵没有辜负他们勇武的名声,大量受过良好训练的中低级军官正是清河军队强悍战斗力的基础。尽管敌人的数量比他们多一半,天气恶劣地如同地狱,但他们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战绩。闻人寒晖部以五千人伤亡的代价杀伤敌八千人,俘虏五千人,虽然未能全歼敌军,却也将怀州军队大部击溃,重新合围公主城。消息传到公主城,公主城军民震怖,人心浮动。

不过清河围城部队日子也并不好过。阴雨连绵,伤病号增加到四千多人,缺医少药,得不到补给,战略要地需要驻守,占领区暴乱需要镇压,后勤线需要维持,能投入战斗的战士只剩下不到两万人。而公主城依然屹立不动。

阴雨绵绵,仿佛整个世界都泡在了水里,什么东西闻上去都有一股发霉的气味。尽管工兵营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夜以继日抢修道路,工程进度仍然慢得让人揪心。阮香心急如焚。参谋高祥道:“梅雨也被称做霉雨,就是说在这样的季节里什么东西都会发霉。咱们的将士大部分都是铁制盔甲,稍不注意保养就容易生锈,食物很容易霉变,误食轻则生病,重则丧命,马匹、牲畜容易生病,至今为止,我们光非战斗损失的战马就有几千匹,将士沾染疾病的有上万人,所以梅雨季节实在很不适合北军作战。以往不论是九国争战还是圣武统一战争,北军都会避开这一个月,要么就是凭着实力人数的绝对优势硬挺过去。否则只有撤兵一途。南军借此不战而胜的战例太多了。历史上还从没有过北军在梅雨季节战胜南军的纪录。闻人寒晖侥幸成功,不值得提倡。”

阮香不悦道:“别人没有做到的未必我们便做不到。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有几件是以前有人做过的?难道非要前人做过的我们才能做么?闻人将军以少胜多,在如此不利的情势下大败怀州军,难道不是天意么?我以为正应该矜夸其功,以励军心。”乃提升闻人寒晖为翔麾将军。

阮香亲自写信勉励道:“时世维艰,天时不与,将士辛劳,贼寇逆暴,诸君皆以为不可战者,而君愤孤旅,击强寇,独成大功,深慰我心,宜为众将之表率,实为军人之楷模。赏功罚罪,自古信宜,晋号翔麾,君自勉之。”

七月,霍颂残部与胡猛焱残部会合,得兵万余,又纠合当地民团义勇补充生力军,军势复振,在刘梦苇的坚持下,以两万人再次会攻公主城清河军。

呼延豹欲自领军迎击,闻人寒晖谏道:“将军乃三军主帅,宜留居中军,掌管全局,请遣末将出击!”

正好阮香嘉奖提升闻人寒晖的信件到了,于是呼延豹以兵万人付闻人寒晖,复遣之出战怀州援军。

闻人寒晖先取怀州据点宕渠,侦知怀州军队将在蝴蝶谷设伏,乃将计就计,驱赶怀州俘虏先行,引动伏兵,清河军随后掩杀,怀州军大败,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清河军俘虏近万人。部队刚休整三天,闻人寒晖就接获公主城急报,公主城敌军主力突围,围城部队兵力不足,接战不利,接连丢失了两处外围据点,有将近五千敌军破围而出,正向怀州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