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连山口之战的结果迫使狐兰改变了北归路线。失去了连山口,迷齐人不得不多绕行数百里的山区,而且面对的是没有补给的艰苦行军。迷齐人在周境内损失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四万人,狐兰已经没有了打下去的信心。

莫湘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在小月氏城,莫湘整合了云西兵马。除了她自己带来的两万人的部队,小月氏城又集中了各部义从一万多人。掌握了三万多人的部队的莫湘,如同一个老练的猎手,静静地窥伺着猎物的破绽。莫湘没有被那些好战将领们的意见所打动,因为她很清楚,狐兰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很强,而且迷齐人虽然屡遭败绩,其兵力人数仍然是云西军的两倍,所谓哀兵必胜,莫湘并非特别看重狐兰,只是她从不轻视任何对手。迷齐军队已经相当疲惫了,而且他们也将很快断粮。根据莫湘的判断,狐兰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这样灰溜溜德逃回去,如果他一心逃跑,莫湘手里的兵马是留不住他的;他的另一个选择,是在周境内再逡巡一段日子,至少劫掠一番,这样莫湘就有机会抓住狐兰的破绽了。莫湘估计,狐兰进行第二种选择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时候,吴忧的信使来到小月氏城莫湘的军营,送上吴忧的亲笔信。这是吴忧转来的在北方作战的席方的一份战报——席方率领的联军在曲金湖大败迷齐军,歼灭了迷齐军万余,现在正向颜烈城挺进。

狐兰没有急着跨境北逃,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其实他十分清楚眼下的处境,经过一系列的交锋他也认识到现在的云西不是他所能招惹的,留下来也并非为了争强好胜,而是迫于他手下迷齐将领们的集体意愿。因为任务所限,迷齐官兵进入周境几个月来都没有好好劫掠,没有掠夺到像样的金银、人口和牛羊,四万人马折损在云州,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绝对不行。这就是绝大多数的迷齐将领和士兵的逻辑。不管觉得这种逻辑多么地不切实际和荒唐可笑,狐兰没法忽视这个声音。

那颜杜蒙献计道:“如今云西主力一部北征,其余尽集于小月氏城、连山口战线,其余各地守备空虚。莫湘的布置想必都是针对我们急于北归的心理的,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派一支小部队大张旗鼓掉头南下,扬言要回师沃城,只要莫湘或是哈迷失出兵回救沃城,我即可以主力围而歼之。”

狐兰道:“莫、哈都是当世良将,这种小伎俩恐怕瞒不过他们的耳目。”

野利斯道:“不如向东,去呼伦河抢一下,听说那里现在是云州北方最富饶的地方了。人口牲畜都很多。抢完以后,回迷齐也不远。”他的这个鲁莽建议立刻受到了那些头脑简单的将领的响应。

“太远了,至少要走一千里。”狐兰在心里说,不过他并没有把这话说出来,而是问道:“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众将议论纷纷,并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来,狐兰示意众将安静,道:“明日我将派出信使,与吴忧议和。”此言一出,满帐将官尽皆惊讶。

“我刚刚收到消息,席方和库胡人联军已经占领了曲金湖,正在日夜兼程向颜烈城进攻,攻势猛烈,如果我们不立即赶回去,恐怕连家人都见不到了。”狐兰慢慢说出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

“那我们还等什么!立刻回去就是,以莫湘的兵力,还留不住我们!”一听说老巢不保,刚刚还在喊打喊杀的将领们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转变了立场。

“我不怕她留客,就怕她太热心要送客。一旦莫、席两军在颜烈城会合,我们只有放弃颜烈城,退回迷齐,先前对库胡人作战所取得的优势尽数化为乌有。但我相信吴忧对库胡人并不信任,这就是我们的机会。”狐兰道,“所以我要退回颜烈城,而且要快,但在此之前,必须做一件事——给吴忧写信,我们将要求能与云西全面停战,只要云西撤回席方的部队,库胡人不在咱们的话下。而且,即便吴忧不允,也是理屈。”

大多数头脑简单的将领们是不能理解“理屈”在战争中的意义的,而作为一名受过正规周国良好教育的将领,狐兰却明白,“道义”两个字,对周人来说有多重。土地、财富和生命的重要性在这两个字面前往往都要退让三分。

迷齐人的使者将信交给了莫湘,并且送上了向吴忧的致意——一百名云西战俘。与此同时,迷齐人开始有条不紊地撤退。莫湘没有下达追击的命令,她立即将迷齐人的信做了两份抄件,一件用信鸽,一件用快马送往沃城。

“这个狐兰有点意思。”吴忧笑道,“至少他很懂规矩。”他将狐兰的信给陈笠看。

“应该告诉莫将军,别追了。损耗咱们自己的兵马让库胡人占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