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 (第1/4页)

世子探病,张静斋于榻上叹道:“天道不绝周,地维不绝周,人心不绝周,信夫!”

初七,张静斋推辞明黄莽龙纹服饰,改回原本衣饰,撤朝堂南向座椅,与百官共同北面事君。

风闻圣京剧变,征东将军阮香传檄天下讨贼。吉州晏彦、也城孙咨、泸北赵扬、云西吴忧四镇响应之。柴州穆恬、开州杨影、怀州刘向、泸南赵明则投向了张静斋的怀抱。

六月底,清河军队北线淄州集团军率先完成了动员集结,阮香亲自挂帅,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溯富水河西进进攻燕州。清河军前锋没有经过太剧烈的战斗就打通了富水河上游的拦江锁,清河水军迅速侵入富水河上游水系——燕水。燕州军闻风而动,现任燕州将军韩青龙紧急征召燕州部队向燕州城集中。不过相比较于燕州的动荡,圣武关前却异常平静,借韩青龙两个胆子他也不敢动圣武关的五万驻军。

灵州和怀北构成了清河军的南线。清河军留下三个师在怀北牵制怀州井麟军,两千军守明云关,三千军扼晨云关,防止柴州军偷越,五千军驻大秦岭防张静斋的唐军,主力部队五个师在乐城集结。南线的全部九万军队由方略统一指挥。一共用了十五天的时间,方略完成了组建自己的行营并将其推进到乐城的任务。参谋部已经为他疏通了交通线和情报网。运河将军粮源源不断运到乐城囤积,方略到达自己的新指挥部的时候,这里已经囤积了大军两个月的粮草储备。步兵部队已经基本完成了动员和集结,部分骑兵和水师部队还在调动的路上。清河地方二线部队也已处于随时可以征发的状态。方略对于参谋部、后勤部和情报部门的工作相当满意。参谋部制定的整体策略是北攻南守。南线任务最重,要同时面对怀、柴、和京畿三方军队的压力。阮香对南线的要求是能够固守,必要时可放弃部分外围据点。但不能让敌军深入腹地。

最北方的泸州防线阮香交给了呼延豹。呼延豹指挥的军队数量是最少的,只有一个甲级师和两个不满编的乙级师,不过他的任务也是最轻松的,只需对赵明保持监视就行。吴忧的云西铁骑将泸南的赵明看得死死的,泸北的赵扬似乎正打算趁这个机会好好修理一下他的好兄长。面对来自北、西两面的钳形威胁,赵明自顾不暇,更别说起兵侵略清河的地盘了。

在西线,报仇心切的孙咨从晏彦处借了两万兵马,加上他自己原有的万把人,从也城誓师出发,进攻徽州,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战。晏彦则从北方出兵侵入沁城地区,与孙咨南北夹击唐军的徽州驻军。

面对清河咄咄逼人的攻势,张静斋第一时间就确定了敌人的主攻方向——燕州。战事一起,军中将领纷纷请战,张静斋认为他们都不是阮香的对手,不顾自己有病在身,亲自挂帅,率军二十万增援燕州。徽州战事则全部交给萨都负责。

按照张静斋的整体设想,柴州穆恬最好能好好和怀州合作,一起攻击清河军的怀北地区,这样就能达到完全牵制清河军南翼的目的。但战争一起,柴州穆恬不顾张静斋的建议,率先发兵五万进攻晨云关。怀州井麟则无视刘向催促进兵的指令,迁延不进。

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杨影与开州的将士浴血奋战,先后击溃了闵化的叛军、镇压了谢辛和董氏兄弟煽动的叛乱,击退了蛮王蒙勇的大举进犯,赢得了唐家将领们的尊重和拥戴,手下更是汇集了一批精兵猛将。由于周围都是盟军,杨影遣使请北上入关中作战。张静斋重赏使者,以南蛮未平,大军不宜轻动为由,婉言拒绝了杨影的请战要求。遣使擢升杨影为征南将军,令总督开州兵马,专意南蛮。另外征集粮饷,供应京畿、徽州朝廷官军,勿使断绝。

这一次战争,由于阮香及其盟友都集中于北方,张静斋和他的盟友则大多处于南方,因此被称作南北之战。双方前后动员兵力超过七十万,在广阔的战线上展开厮杀,规模之大,创百年之最。加入阮香一方的,被称为北军,加入张静斋一方的,被称为南军。

吴忧虽然不介意趁乱捞点地盘,但云州刚刚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大战乱,元气大伤,现在正在恢复期,实在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所以吴忧就成天把他的几万部队从这里调到那里,不几天又换一处地方,所到之处自行射猎采樵,权当放马练兵。只是云西军到了东境,赵明便食不下咽,到了南境,韩青龙便如坐针毡。

云州的战马更是变得十分紧俏,几个月里价格上涨了十倍还有人抢着买。吴忧是来者不拒,谁出价高就卖给谁。不过比较起来以清河军最富裕,每次交易又都是直接付黄金,所以卖给清河军的战马占了最大头。而随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