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哪像倒霉到了大隆,竟是半刻清闲都不敢有。

也只六太夫人这句话,让她多少感觉到了久违了的亲人之间的真正关怀。一想到这,温宥娘便忍不住垂了泪。

六太夫人看着侧坐在一边,用手巾轻沾眼角的温宥娘也心中暗叹作孽

就这样,温宥娘在一辆马车中孝顺着六太夫人一路只在常州休息了一日又赶往江州的江南城。

等到江南城之时,不过晌午,江南城的日头正毒。

因不用再处置庄子之事,张家四爷便在朝阳楼订了房间,虽说并未订到上房,然而次一等的观景也极好。

一行人进了朝阳楼,随小二进了后院,住进了客栈。

等身边伺候的丫鬟将房间收拾妥当,六太夫人才问到温宥娘是如何处置江南几个庄子的。

温宥娘将几个庄子的处置法子说了一遍,“最后便是这般了。”

六太夫人听得直为摇头,最后更是可惜道:“痴儿!痴儿!”

温宥娘那时又何曾想到过会过继六房,为了不惹麻烦,也只能那般处置了,如今再回头看,却也傻得可以。

平白让利给佃农那么多,怎么看自己都像是做慈善的了,只是还是得给自己寻个借口,“宥娘也是看那些佃农拖家带口不容易。”

六太夫人听不下去了,拿蒲扇敲了敲温宥娘的头,“这世道谁活着就容易?你如今这么干了,周边的庄子该怎么办?这不是平白得罪人了?”

先是五五分,后又是还只交一百五十斤的粮食,剩余的全归佃农,连赋税都不用佃农交。把租赁的佃农心养得越来越大还是小事,因为那个法子要煽动了周边的其他庄子上的佃农那才是大事。

江南城外的庄子,不是世家便是大族的,这无意中得罪哪一个都是在给温余卿招祸。

温宥娘如今想来,才觉得自己做事不甚妥当,大环境不同的两个世界,又怎能将一件事情一成不变的移过来。

“可如今租赁田地的契约已经签了,又岂能出尔反尔。说来是宥娘错了,早该先送信给两位老祖宗给拿个章程了才是。”温宥娘忙回道。

总归这个亏是自己吃定了,要这时候怕得罪世家大族违约,不说去衙门也占不了什么理,就是那些佃农恐怕也要闹起来。那几个庄子都在村子附近,得罪村里的佃农们,又哪得什么好处呢。

简直就是遗祸无穷。

六太夫人摇着头叹气,“我们温氏也不是那等背信弃义之人。十年便是十年,自然也不得违约。只是这个教训,你可得好好记得。以后若是出嫁了,到了婆家,若是出手管理庄子,便万万不可这般拿财消灾了。如今也只得让那几个村子的人将事情瞒住,绝口不认。不然别家闹起来,也与我们无益的。”

温宥娘连忙应声,心里倒是真有些羞愧,连耳根都红了。

又听得六太夫人道:“不过你处置那几个庄头,倒是说说看,在处置之时你是如何想的?”

六太夫人问的是温宥娘为何第一个庄头放了,剩下的却是全家发卖。

☆、第94章 阴魂不散孟

温宥娘就将当时的想法说了出来,“那时舅舅带着我们姐弟刚到江南,也不知那些庄子到底是怎的回事。因此就先寻了近一些的杨家村去看。”

离江南城近一些,要真起了冲突,不管是来寻救治或者前去求救兵,也要快一些。那些佃农要是不怕他们,总得怕官府中人的。

“后来寻到当地的村长,算是个讲理的人。便先与村长沟通了一番,倒也没闹出什么冲突。就那个庄头的处置,当时也想的是还剩下了四个庄子,旁边还有仇府的庄头看着的,怕其他庄子的庄头暗地里怂恿不懂事的佃农闹事。所以干脆将他一家子的卖身契还给他,也算是安安其他几个庄头的心。”

得让那几个庄头知道,他们姐弟是心慈手软的人,最多也不过是将卖身契发还。要有门路的庄头,还巴不得能得自由身自己出去当个良民,以后若是能供出个读书人,考个秀才,自己也能当当官老爷他爹。

“不过宥娘也没那么傻,给他卖身契就是看他吃得一身肥肉是养不活自个儿一家的。”温宥娘又解释道。

就算张府在京中再落魄,可到底也是伯府,在小地方也是能唬唬人的。就张贵那一身的肥膘和细皮嫩肉,一看就是平日里连活动都少。这种只靠着张府的庄子吃饭的人,离了张府,他还能靠什么养活?买几亩田来都不会种!

给他卖身契,那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一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