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 (第1/4页)

“陛下知道为什么群臣前段时间反对西征西域,这次反对南伐江东吗?”

“愿闻其详。”

“氐人出自五胡本非中原之主,只因晋室内讧才得进入中原。之后,冉魏尽屠羯胡、匈奴,中原大乱,晋人无意中原,氐人、鲜卑乘中原空虚,才得分据关东、关西。后来,鲜卑衰败,陛下一举灭之尽得中原。接着陛下下巴蜀、灭凉州、平代国、克襄阳天下之土十得七八可是如此?”说完后,我眼睛看着苻坚。

“的确。”苻坚听到我的话后,不由一怔。

“我秦国虽然天下占据大半,可是并不稳固。鲜卑、西羌、匈奴亡我之心至今不死。汉人虽然无亡秦之心,可是对晋国依然有故国之情,陛下试想让汉人去打自己的故国,他们怎么会尽力,如果打仗军士不尽力,怎么能取胜呢?一旦军败,鲜卑、西羌必然乘机而起,国家灭亡就不远了。妾望陛下剪除内祸,稳固根基,然后再议南征,此大秦之福。陛下三思!”说完后,我深深拜了下去。

“你!”苻坚听到我的话后,指着我你了半天。最后气闷的摔门出去;留下了‘你们母子在寝宫反省一月,再来见朕!’的话。

看着远去的苻坚,我再一次产生了挫败感。原来历史终究是历史,即使我这个本不应该出现的人再怎么尽力,依旧改变不了什么。算了,我自此以后再也不会劝谏了,就和他一块走完剩下的两年多的时光,即便命殒新平我也不后悔,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

第二百零三章

冠军、京兆尹慕容垂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若从朝众之言,岂有混壹之功乎!”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晋书·苻坚载记》

几天商议的结果让苻坚心中郁闷,这日他带领群臣来到灞上。

苻坚来到渭河岸边的一处高台上,看了看远处的原野,对众人说道:“轩辕黄帝,是古代的大圣,他的仁爱为天下共知,他的才智超过常人,对不顺的人进行征讨,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如今天下马上就要太平,惟有东南一隅没有平定。朕很惭愧继承社稷大业,负有巨大的责任。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想到皇始四年,桓温进犯的事情,朕就觉得江东不可不灭。我今有劲卒百万,战将如林,一鼓做气破灭江东,若秋风扫落叶一般。但是朝廷内外之人,都说伐晋不可,朕实在是不明白。当面晋武帝若信朝臣的话,而不征讨吴国,天下何时可以统一?朕心意已决,不再与你们商议了。”(皇始四年,指公元354年。)

“儿臣有一言相劝,望父王听从。”这个时候,一直侍立在一旁的苻宏站了出来。

“你有什么就全说出来。”苻坚这几天听不可伐晋的理由都烦了,听到苻宏来游说,脸色也变得不怎么好看。

“其他的,诸位大臣已经说过,儿臣也不多说了。只有一事望父王听之。”苻宏说完看着苻坚。

“说!”苻坚厉声喝道。群臣的劝谏,已经快把苻坚逼疯了,没想到连自己的儿子都如此,苻坚怎么能不气恼。

“不可伐晋有三。晋君无罪,若大举不捷,恐怕父王既有损威名,又空耗钱粮,此其一。江东若凭长江固守,徙江北百姓于江南,增城清野杜门不战,我破之难矣,此其二。江东地势低洼,多有疠瘴不可久留,父王如之奈何?此其三。”苻宏听到苻坚的声音虽然有些害怕,还是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你不欲朕南征,却想出这样的办法。”苻坚看着苻宏不由得冷笑,接着说道,“当年晋武帝平吴,不也没受到瘴气影响。南人能在哪里生存,北人就不行了?晋若徒其民于江南,朕将据守江北,屯田以待之。”

“这”被苻坚这么一问,苻宏有些答不上来了。

“朕不与你计较,下去吧。”苻坚冲苻宏摆摆手。

“太子之言,甚是有理,陛下怎么不听?”在旁边的释道安不由问道。

“法师说笑了。”苻坚摇摇头,笑着说道,“孺子之言不可信,不听也罢。”

释道安看苻坚现在执意南伐,根本就不听忠言,也不再做声。

分割线

未央宫东堂。

苻坚坐在案几旁,翻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