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姑奶奶!”他沉声道,“我有重要的事和您说,请您遣了左右服侍的。”

语气很坚持。

想到躲在幔帐后的场合,沈穆清神色淡定地遣了屋里的人。

庞德宝等屋里的人都不见了,又上前走了一步,低声道:“我刚得到消息,皇上亲领的五十万大军在大同遇难————…群臣死伤过半,皇上下落不明,公子,侍帝左右,也,也不知下落沈穆清怔怔地望着庞德宝:“你说什么?“她声音如风中袅袅的香烟般飘渺,听上去是如此的不真实。

庞德宝眼神一沉,重复道:“公子,下落不明!“沈穆清感觉到凉意很快从心口溢满全身,让她如置冰窖般无法抑制地发抖。

“姑奶奶,我想今夜就起程回京都————那里是天子脚下,有什么消息,传递的也快些。““等等!“沈穆清看着庞德宝一副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都要走的样子,她想到了萧成,忙到。”这消息是谁送来的?可靠吗?”

庞德宝点头:“消息可靠,是公子的庶兄在南京听到的,他快马加鞭赶过来给我报信。”

沈穆清狐惑地望着他。

庞德宝心里着急,急稷解释道:“我这几年跟在公子身边,认识一些人,有什么消息,打探起来也方便些。”

不知怎地,沈穆清就想到了沈箴给曾菊那封信里说的“萧飒出身太低”的话来她咬了咬唇,目光坚定地望着庞德宝:“我和你一起回去。

庞德宝惊愕地望着沈穆清。

话说出口,沈穆清一直想忐忑的心突然像夏日午后的湖面般平静下来。

她毫无圜转地道:“我跟你一起回去。

说完,也不等庞德宝答话,扬声叫英纷。

“我们回京都!

庞德宝眼角有晶莹闪烁。

第一百七十一章 返回京都

从京都到福州用了一个多月,从福州到通州却只用了二十二天。

一路上,入夜泊在镇江、淮安这样的州府,庞德宝都会在酒楼小肆里盘桓片刻,看京都那边有没有什么新消息。可每次带回来的消息都让沈穆清很失望。

皇上没有任何消息元蒙人已攻破宣同宣同总兵梁渊战死随臣中只有辽东佥事戴贵率辽东储卫的两万人退回怀来城沈穆清心急如焚,彻夜难眠。

没想到梁渊竟然死了她想到唯一的一次见面,想到那个星光璀璨的夜晚,自己和梁季敏回沈家求救寂静的深夜、马蹄的践踏声、轿子承重时发出的“吱呀”声,还有随行人窸窸窣窣的衣襟摩擦声,都是那样的清晰,让她那样的忐忑不安那种害怕的感觉,再一次在她的身体里涌动。

船过天津四十余里时,倚窗而坐的沈穆清无意间发现一艘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小船里竟然坐着胡信的孙媳妇。

她大惊失色,吩咐庞德宝:“一到通州就买上十来匹马,想办法骑马回去。”

庞德宝虽然应了,脸上不免有几分为难。

沈穆清心情不好,大声道:“有什么做不到的快点说,免得到时候耽搁了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庞德宝也是个比较务实的人。

他立刻道:“这种时间,只怕马匹不容易买到。”

沈穆清也知道,叹气道:“尽量想办法吧!只怕京都的形势不容乐观。还好把静姝姐留在了福州不知道老爷怎么样了?”

她当时考虑到静姝的那个富家千金排场,怕她受不了连夜赶路的辛苦,力劝她帮自己去安溪看茶场,自己只带了英纷和常惠和庞德宝雇了易行的小船回京都。

时静姝略一思索,也应了。

“人少好行事。我就按计划去安溪京都那边一有消息,你就赶快通知我。”

沈穆清点头,把明霞几个留给了时静姝,连夜和庞德宝往京都赶。

看现在的这个形势,京都只怕也不安全。

庞德宝只得安慰她:“姑奶奶放心,吉人自有天相。虽然说沈老爷在家闲赋了几年,可要不是这样,只怕这次随臣中就有沈老爷的名字了。”

沈穆清苦笑。

还真的应了“福兮祸所致,祸兮福所倚”这句老话。

据说,张然之已经殉国如今在京都主持大局的是王盛云在这国难当头,成则配享太庙,败则千古骂名机会都是一半。像沈箴这样,还真应了“全身而退”这句话。

常惠听了,在一旁吞吞吐吐的道:“要不,我帮着找马吧!”

沈穆清一怔。

常惠摸着头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