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沈穆清很惊讶。

她们家一向和慈源寺、药王庙走动的,这天庆寺,很少去的。

难道是秦玮的夫人不死心,派她来做说客?

李氏却朝着她若有所指地笑了笑,指了指旁边的座屏:“端个小杌子去那坐会!”

这是要她偷听呢?还是要她回避呢?

沈穆清思忖着,乖乖地端了张小杌子坐在了插屏后面,李氏这才请了玄清进来。

玄清给李氏请了安,丫鬟们上了茶点,李氏把身边服侍的人都遣了,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就进入了正题。

“夫人让我打听的,我全都打听清楚了。”玄清的声音虽然低,但屋子里没有人,沈穆清坐在屏风后面听得一清二楚。“梁夫人生小女儿幼惠的时候,她们家那个刘姨娘也怀着孩子,后来刘姨娘的孩子没了,梁夫人的这个女儿也早产了。因有这个前因,所以从小养在太夫人身边。她为人有些憨厚,心中藏不住事,小时候还不觉得。三年前,梁夫人想和镇安王家的小舅子结亲,相亲的时候,闹了大笑话,虽然事情被捂住了,可从那以后,梁家再也没有让这个女儿出过门。”

沈穆清很愕然。

李氏,好像什么都算好了似的?可她是什么时候托了天庆寺的玄清打听梁家的事呢?说起来,自己可一直在她身边,却根本没有觉查到。

还有梁幼惠。自己一直觉得她待人处理有些问题,现在看来,倒是自己多心了。

她不由为自己这段时间的多心生愧意。

还说在李氏面前侍疾,连李氏到底干了些什么都一无所知更别说是为她分担忧愁了。

玄清已把话题转到了大少爷梁伯恭身上:“一直跟着侯爷,如今已是正四品的武官了。”

“是自己争的军功,还是因侯爷的战功荫封的?”李氏低声地道。

“是自己争的军功!”玄清笑道,“我看这位爷,到是个极正经的。听说在外面连花酒也不喝一个的。”

“哦!”李氏颇为意外。“那大少奶奶呢?”

“不亏是王阁老家教出来的姑娘,贤良淑德。平日里尊敬长辈,孝顺公婆,善待》,爱护姑妹,教养孩子”

李氏眉头就几可见地蹙了蹙。

玄清见了,忙笑道:“夫人也要太担心。大少爷明面上是养在梁夫人的膝下,可梁夫人这心里,只怕还是向着自己的亲生的儿子多些。”

李氏没有应,道:“二少爷为人怎样?”

玄清笑道:“他倒是应了那句老话:时了了,大未必佳。”

氏眉眼微动:“这么说来,资质一般了!”

玄清点头:“还好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家里的事一概不管虽然不至于和人飞鹰走鸟、恣意生事,但也常和几位侯、伯府里的子弟在外面喝酒玩乐。”

李氏若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起了梁家的二少奶奶蒋双瑞。

玄清苦笑:“那真个泥菩萨性格,别说是帮着婆婆管事了,就是二少爷屋里的两个通房丫鬟都敢不守规矩后还是梁夫人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面处置的。”

“三少爷那边呢?”李氏话虽然问的随意,但沈穆清却透过座屏的缝隙看见李氏的手握成了拳。

玄清掩嘴而笑:“两个贴身的丫鬟,一个叫碧云,一个叫春树,两个小厮个叫澄心,一个叫十色”

“竟然叫这名?”李氏问道。

玄清一顿,道:“夫人,可有什么不对?”

“碧云春树、澄心和十色,都是纸的名称!”李氏笑道“想不到这位三公子还是个风雅之人。”

“还是夫人有见识!”玄清奉承道,“我开始听的时候,就只觉得怎么就那么拗口,可没想到原来都是纸的名称!”

李氏微微地笑。

玄清本来就低的声音又压低了几分:“两个丫鬟,都还是清清白白的。”

“此话当真!”李氏愕然。

沈穆清也不由地竖了耳朵。

“怎敢在夫人面前胡说。”玄清神色很是正经,“太夫人前几天还和身边的雷嬷嬷说起,以为是三少爷不满意身边的这两个丫鬟叫了梁夫人去,说,如果府上挑不出来,就到外面去买两个回来。”

李氏急切地道:“后来怎样了?”

玄清笑道:“梁夫人应了,却一直没动。太夫人就叫了三少爷去问少爷却说:哪有先纳妾再娶妻的道理。”

李氏微微点头。

“太夫人语噎,说:是让你收通房的丫鬟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