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那夜所发生的一切,大大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连我这个知道内情的人都想不透其中玄妙,更何况那些蒙在鼓里的局外人。

通常不论古今,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都会把它冠在非人类的头上。唯一的区别就是,古人往神仙那堆靠拢,而现代人则更倾向于外星人一方。

故此,流星就是神仙对世人的警告,而我,就是神仙想要警告世人的内容。

整整十天,汉宣帝再没有召见过我,不仅汉宣帝,几乎宫中人人,都对我敬而远之。甚至没人敢踏进祥云馆四周三尺以内,生怕会招来灾劫惹上晦气。

至于祥云馆里面的三个人,一个成天唉声叹气,一个站得远远的幸灾乐祸,还有一个则是悠哉游哉地过日子,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逍遥快活。

想当然,唉声叹气是信铃,哀叹我还没飞上枝头便被打入冷宫;幸灾乐祸的是小沅,每天都会赠我几句冷嘲热讽,继而跟信铃上演一场祥云双姝的口舌大战。

大战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在她们还没分出输赢之前,我就已经因为承受不了那嗓音的分贝,而将她们双双赶出门去。

我对她们说,大可找个远点的地方,尽情地吵个过瘾,哪怕打上一架我也不反对。只要别摧残到我的耳膜就行。

而信铃和小沅,往往千篇一律,我对你瞪眼,你对我横眉,然后同时鼻孔朝天,谁也不买谁的帐。

不过,总算买了我的帐,离了我的眼前。

她们走后的悄然无声,总让我感慨万千,原来安静,是这样地难能可贵。

但是今天,却有点特别。安静中,似有隐隐约约的箫声从外面传来,吹的曲子对于我来说,还非常地熟悉。

是《水调歌头》!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支《水调歌头》!

当今世上,听过这支曲子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苏云昭,已经死了。所以,吹箫的人,一定是,司马洛!

听声音好像并不十分遥远,他就在这附近吗?他吹这曲子,是不是像我曾经在长信宫外一样,想要引我出去和他见面?

我再也坐不住了,蹑手蹑脚地开了门,信铃和小沅大概都在自己的房间里,院子里空无一人。

此时不溜,更待何时!

尽量地不发出声响,我一溜儿小跑,出了祥云馆。

一路跟着那越来越清晰的箫声,果然,在一处比祥云馆更荒僻、甚至似乎已经废弃了的院落里,我看见了司马洛。一袭淡青色的长袍,立于一片残垣断壁之中,神情专注,吹着手上的那管洞箫。

我想开口叫他,却又改变了主意,只是站在门口,痴痴地望着他。

他的眉,像剑,天底下最好最好的匠师,哪怕干将莫邪,也打造不出那样完美的剑来。他的眼,像星,天上所有最亮最亮的星,哪怕统统加起来,也不及那双眸子的万分之一。

喜欢看他专注的样子,专注而温柔,好想变成他此时专注的那支箫,好像那是他的唯一,他今生唯一的牵挂。

不知不觉跟在他后头,唱出声来:“转珠阁,低绮户,照无眠”

谢谢浙江的那位筒子,谢谢你给我留言,还有其他的吗,我拜托你们出个声吧,下半章会在下午上传,谢谢各位,拜托了

正文 50。 (四十七)天降灾星下 字数:1863

我一唱,还是惊到了司马洛,箫音骤停,他转头向我,眼中满是意外和欢喜。“子服?”浅浅的笑像涟漪,一圈一圈自唇边漾开,“我真的把你引来了。”

我的心,也像涟漪,一圈圈漾开。走向他,“都说洛jing通音律,今天子服算是开了眼界。只听过一遍的曲子,洛便吹得这样娴熟,真真称得上是过耳不忘了。”

司马洛淡淡地道:“非是洛过耳不忘,而是这些日子,洛已经把这支曲子和唱这支曲子的人想了千遍万遍,想得多了,自然就熟了。”口中云淡风轻,眼睛却是无比地认真,专注而温柔的眸光,专注在我的脸上。

莫名地心跳加速,想不到厚脸如我,也会害起羞来。撇过脸,小声说:“不要看我了,我又长得不好看。”

讲完以后,恨不得一头撞死在柱子上,这种脑残的对白,只能是那些三流小白文里的桥段,怎么会从我的嘴里冒出来。

而司马洛反应,恰恰验证了我这句话确实脑残得没治了。他哑然失笑,他越笑我就越窘,气得跺脚,“不要笑了,不要笑了,再笑,我可要走了。”

晕!如果前面那句脑残的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