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刘老师面上似乎有些不情愿,看了苏时一会,“你是哪个小学毕业的?”

“永宁镇中心校。”苏时急忙回道。

刘老师皱了皱眉,“那你毕业考试考了多少分?”

苏时大脑转了一下,回道:“289分。”

毕业考试一共考了三科,数学,语文,英语。苏时数学考的不怎么理想,但是他的成绩在原来的学校已经算是数一数二的了,扔在各个小学尖子生汇聚的十中,大概就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成绩了。

刘老师点了点头,转回头跟那位女老师说道,“其实我们班人都够了,就算是要,我也想要一个高分的。不过算了,多这一个就多一个吧。”他探头看了一眼窗外,集合的人已经散了,学生们分散着朝校门口走去,“你明天早上到操场上跟八班的人一起军训吧。”

苏时缓缓地应了,然后扭头出了办公室。

苏时的心情不怎么好。他知道在十中不比在镇子里,聪明学习好的孩子多的是,只是他自小被当作好学生,是所有老师手里的宝,结果现在就这么明显地被人轻视了,他的心情自然很是低落。

他开始有点不喜欢这座学校了。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很陌生,他没有朋友,没有熟人,没有自小陪在他身边的孙乐天。但是他知道,他必须适应这种生活,他得好好学习,然后,他才能考上一中,才能跟孙乐天继续在一个学校。

这是他们两个的约定,他不能食言。

后来再回头看那段日子,那大概是苏时有生之年最谨慎的时光。那时的少年苏时,落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他不认识的人,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好像很早以前就熟识,唯有他,孤身一人,显得与一切格格不入。他却不敢主动开口跟任何一个人说话,少年人的羞涩少年人的骄傲还有少年人的自卑交织在一起。

苏时出了校门沿着马路回家,这时的l县城已经开始发展,一些老楼全都扒掉,建起了新式的花园小区,街上车来人往,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苏时到家的时候妈妈还没有下班,他看了看时间,淘了米放进电饭锅里按了开关。

在外公得病的这几年,苏时学会了做简单的饭菜。虽然大舅大舅妈还有大哥大嫂十分记挂着一老一小,但他们总有忙得顾不上的时候。那种时候,苏时就渐渐学会了煮米饭,或者煮面条,偶尔还可以收容来蹭饭的孙乐天。

苏时洗了洗手,仰躺在床上,顺手从床头柜上拿起了自己昨天睡前看的的连环画或者少年版,而现在又长了几岁才突然又察觉当初看书只是看了热闹。

苏时这次离开永宁镇除了带一些衣物和日常用品,再就带走了外公留下的那些书,这是外公唯一给他留下的东西,却足以让他受用终身。

苏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就闻到了米饭的香气,她推开门看见苏时仰躺在床上,已经睡着了,手边放着一本精装的,长睫毛随着呼吸微微抖动。苏妈妈拿了条毯子替苏时盖上,轻轻吻了吻他的脸颊。

苏时从小就格外的懂事听话,当年送他到永宁镇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现在竟已经出落成一个清秀的少年。在外公身边的这几年,让他愈发的内敛。苏妈妈微微叹气,自己似乎缺席了他太多的成长。

苏妈妈煮好了晚饭才叫醒了苏时,苏时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去洗手,然后帮忙拿碗筷,端菜。母子二人在桌前坐好吃饭的时候,苏妈妈想了想开口,“儿子,新学校怎么样?”

苏时将口中的饭咽了下去才回道,“嗯,很好。今天分完了班,明天开始军训了。”

“那你在几班?”苏妈妈想要跟苏时多沟通,甚至恨不得把那些不在他身边的时光都补回来。

苏时垂下眼睫,“八班,班主任老师是教英语的,据说教得很好呢。”

“哦,那就好。”苏妈妈咬了咬嘴唇,不知道再说点什么,只能不断地给苏时夹菜。

苏时安静地吃着饭,其实他也想多跟妈妈说说话,但是他自幼寡言,加上这几年跟妈妈聚少离多,并不怎么亲近,又赶巧青春期少年人的心思重,最终也没主动说出什么。母子二人彼此关心,却又偏偏都说不出口。

第二天一早苏时就到了学校,操场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同学,三五成群。苏时慢吞吞地走过,却不知道到底那一堆才是刘老师说的八班。直到后来听见有人喊“八班的在这里集合”才朝着那里凑去。

初中生的军训内容十分简单,不过是在当地驻军里面请了几个教官,教教队列。因为班里的同学都是镇内的五所小学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