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婷成就这段姻缘,帮助他堂堂正正的成为与婉婷并肩而立的男人。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二十三章

民国三十三年的六月,滇西前线的反攻大作战正是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龙陵、松山、腾冲等重要军事要地上,中日两国的军队展开了殊死的争夺。长期盘踞在当地的日军守军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坚固的工事和武士道的精神,无数次的击退了中国军队的冲锋。

在每一片阵地上,倒伏着的尽是中国士兵的尸体,一层层的密密麻麻,一眼望之,如同尸山血海。后来者俱是踏着前人倒下的尸身,冒着从敌人掩体中喷出的火舌,听着冲锋号,义无反顾的冲上等于是送死的黄泉路。

日军守着居高临下的阵地主位,子弹从修得极为隐蔽的掩体中肆无忌惮的射向冲锋的中国士兵,仰攻的主攻部队步兵发起的每一次冲锋,最后都以整连、整营的速度在迅速消亡。巨大的伤亡让所有人心惊,心痛。可是,如果不在指定的日期前拿下这些阵地,那就意味着大反攻计划的失败,意味着给了敌人喘息之机,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死在日军的枪口之下,更意味着已经阵亡在这一片片阵地上的将士们是枉送了性命。

于是,前来增援的部队还在被源源不断的从全国各地调往滇西,那片看似弹丸之地却如咽喉要地一般重要的前线。一批批的战士在前方拼杀,在火舌前倒下,眼看着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眼看着自己手下的兵就这样大片大片的消失,每一个拿着望远镜在后方负责指挥的指挥官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如何能不心如刀绞?一边咬着牙命令部队继续冲锋,一边眼睛里还在不断的汹涌落泪。

阵地久攻不下,部队伤亡惨重,前线的指挥官在望远镜后一次次被泪水模糊了视线,几乎咬断了牙齿之后,不得不狠下心肠命令炮兵用重炮朝着前方阵地猛轰,务必将敌人的火力点全部击溃。

接到命令的炮兵部队,无一不是痛哭流涕。因为他们知道,炮火无情,一旦这些铁制的武器在飞出炮膛、飞向敌人、在将敌人摧毁的同时,也会将他们的同袍、手足一起消灭。他们,无疑成为了在前线拼杀奋战的兄弟们的黄泉引路人,变相的成为了害死自己手足兄弟的刽子手!面对此情此景,有多少人能下得了手?有多少人能狠下心肠?

然而,军令如山,军情如火。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这件事情,不能做,但确是不能做也必须要去做的。于是,炮兵们流着眼泪,默默的咬着牙,将一颗颗将要夺去同袍们生命的炮弹快速有序的推进了炮膛。指挥官们环视着每一张泪流满面的面孔,高高的举起重比千金的手,最终还是狠下心,重重的一挥而下。

命令一下,万炮齐发,隆隆的炮声在各片阵地上轰然不断的响着,阵地上几乎每秒、每分都在爆起一朵朵黑色的巨大的血色之花,那一片片山头几乎都在数十万吨如雨而下的炮弹轰炸下被逐渐削平。敌人在炮火中化作了肉泥,而同胞手足们也同样在爆炸中灰飞烟灭。

阵地,就是以这样痛苦的方式一点点的被中国军队夺回,日军也就是以这样同归于尽的方式被一点点的消灭殆尽。当终于夺回阵地的人们在清理打扫战场的时候,常常会再一次被眼前所见的惨烈画面所刺痛。当人们伫立在硝烟尚未散尽的、一片片完全没有任何生命遗迹的血红色土地上,看着满眼的尸体,还有谁会说生命是宝贵的?

战争从来没有赢家,有的只是两败俱伤。

夜深人静时分,天空中传来低低的雷鸣声,隆隆的闷响,空气中隐隐的有山雨欲来的风雨之味。忽闪而现的闪电自天空中破空劈下,瞬间照亮了大地,又瞬间让世界再次被黑暗所笼罩。云层后的雷声轰隆轰隆,听起来像极了战场上的炮声,仿佛滇西战场上的炮声也已经顺着风雨之声,飘到了昆明,飘进了人们的耳中、心中。

面对胶着惨烈的前线战况,今夜,乃至今后的许多个日夜,也许会是很多人的不眠之夜。陆军医院的病房里,除了守夜值班的医护人员外,病人们大多都已熟睡,唯有一个人是格外清醒的。这个人,就是不久前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不,严格来说,终于决定从“昏迷”中醒来的狄尔森。

他其实很早就苏醒了,只是,他始终没有决定要醒来。醒来前的最后记忆与脑海里的画面,俱是战场上的血肉横飞,俱是耳朵边似乎还在彻响着的呐喊声和枪炮声。他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受伤的,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伤在了哪里。当他恢复了意识的时候,发现自己躺着的不是战场,而是满目一片白色的医院,这才意识到他应该是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