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较之于以往,现如今,之于寿王府来说,迥异之处仅在于,惠妃武氏已然卒亡而已。即便如此,仙逝的武惠妃,带给寿王府的尊荣却照在。至于个中缘由,其实亦蛮简单,也非是何隐秘,说白了,武惠妃亡后被追谥为“贞顺皇后”的封诰,总胜过其往昔活着之时,并未被加封至后位时,更牢固一阶,可护耀于寿王府。

须知,皇室立储,除却有立长之说,尚亦另有它种说法。其一,则为立贤,再者,即为立贵。所谓“贵”,生于皇家,又有哪个皇子,及得上皇后之子,龙躯金贵。纵使实非亲子,仅是当朝皇后的养子,亦比诸多落魄皇子,可饱受庇荫。

自打武惠妃卒亡后,李隆基的后。宫,时至今日,亦未再立执掌后。宫的主事人。换言之,而今的大唐,虽然尚时值盛世阶段,但整个后。宫,却欠缺一位可与当今天子举案齐眉,能常于枕边替其分忧,并代为打理后。宫的诸类繁琐事宜,以杜绝涨现后院起火乱遭,兼担负母仪天下的人选。

亦正因于此,李瑁今时今日的地位,概不容小觑之。是以,朝野上下亦在为此各划筹谋,心存观望,日渐分帮结派明显。可以说,现今,大唐后。宫的变动,势必足以牵引得动,前朝之变。但凡后。宫之内,平日里有何风吹草动,根本无须及至翌日,只在当日间,便必已升华化为朝臣聚焦之点。故,如同生物链一样,连带后。宫的情势,也堪称早已处于波谲云诡之巅。

“吾尚未在意这些虚礼尊卑,汝又何须自贬身价?今日之事,倘如换做旁人,任他皇亲国戚,亦或名门贵胄,吾亦断不会妄下擅论。话说回,可入叔父之目的女子,想必,定然有其优人之过,汝这般谦卑,岂不羞煞世间无数女子?”杨玉环姣好的娥眉紧蹙不舒,眉心亦似拧有抹惆怅,夹有难言之隐。待轻声叹息罢,转而稍作掩面之姿,方侧朝对向江采苹,再度挤出丝笑颜,歉声言道,

“一时自顾生情,还望汝莫怪。打由入府迄今,吾便深居简出于府中,鲜少可得见外人之面,亦未曾有幸招待于叔父等人今与汝,偶遇之,心下可谓不胜欣幸,便话多了些,也只是,盼于府外,可得一友人罢了。亦未欲寄甚奢求,但愿闲闷暇时,可常过府小聚,聊以慰藉只身锁于这侯门中的日头,日子久了能有个人互为守望”

坦诚讲,杨玉环的感喟,江采苹亦同样早就感同身受在其中,确也给予江采苹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体味。然而,除此之外,亦令江采苹不自禁置疑,听杨玉环的口吻,彷佛其做为寿王妃,竟于寿王府里并不受人待见

后世人皆道,杨玉环同李瑁乃是对相亲相爱的夫妻,且爱的死去活来,原也算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怎奈李隆基身为人父,却干出有违人伦之事,硬是横刀夺其子之爱,以致使这对由始至终亦恩爱有加的小夫妻二人,生生分离。即使在马嵬坡兵变过后,杨玉环落得生死成谜的情况下,至死亦未能与所爱之人同穴双息。何其悲哉。

但这会儿,打量着杨玉环,与其小做接触之下,江采苹对此种种既定于后世人心目中的传说版本,却无从取舍了。

“吾这儿,倒有三五件新才命人裁制而成的新衣,衣料衣色,做工款式,尚称得上上等。如若不嫌,尽可从中挑选。”

江采苹一再失神的工夫,杨玉环则已莲步轻摇,移步向搁置于房内一角位置处的那个漆泽尚鲜光的檀木箱。且边说着,便弯下腰身,亲自打开了檀木箱顶盖。

少时,几近就差快要将身前的檀木箱翻个遍儿的杨玉环,手上往外取着箱中的一套套衣饰,不经意间却兀自察觉到,江采苹竟是动也未动仍站在原处时,登时略显不知所措。手头的动作,亦随之一僵。

“此箱内摆放的衣饰,吾还均未从穿戴于身过,汝大可安之。姑且,需先行更换下身上湿衣,勿着了凉才是。”

眼见杨玉环颜颊微有分涨红,嚅喏着张了张嘴,方忙又做补释。江采苹抽回晃神的一刻,自是明懂杨玉环这番后话言外之意是何,亦镜明杨玉环之所以出此后话,这是在误会了其。

既为误会,便须及时解除,且宜早不宜晚。否则,一旦越积越多,再想做解释,恐怕也将无济于事。

就算江采苹大可暂不计较,杨玉环压根就误解了其跟薛王丛的关系,眼下,亦切须先消除杨玉环对其个人的那层误解:“寿王妃这般打趣,才真介个折煞了吾。只需一眼,已足以观知,寿王妃随意赏赐件东西,必亦为旁人求之不得的罕见珍品。吾惟不想,过甚劳烦”

见江采苹吱声,杨玉环仿乎才释怀。

“如此说来,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