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彩儿大咧咧推下月儿:“当着娘子之面,伱还取笑奴?伱不也纳闷的不得了。等哪日换伱出阁时,看伱急是不急?”羞过月儿,步近英蓉。煞有介事道,“奴听人说,郎子迎亲时,着绛公服,红纱单衣,白内裙,黑靴子!人逢喜事精神爽,可惜奴等连一杯喜酒也讨不着喝!”

月儿蹙了蹙弯眉:“怎地着绛公服,不应穿爵弁麽?头戴黑缨冠,上身青色袍子。橙红下裳。白纱里衣,腰系黑带。白袜红鞋!”

唐时,大婚之日,男穿红,女穿绿,贯为红男绿女。彩儿、月儿所言,各在分理,爵弁乃官家所定的一种公服,凡九品以上子,成婚时概通用,至于绛公服,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一律可穿戴。官家子弟亦可穿名为“摄胜”的礼服,即比自身品阶高一些的衣饰,以表好彩头。

英蓉双颊浑然不觉染上一抹酡红,阁内正载笑载言时分,但见高力士已是步上阁阶来,显是来迎英蓉上喜轿。由长安城至安北,即便连夜赶路车马不停,少则三日多则五日才可抵达,当是及早启程为宜。

礼毕,江采苹于是亲手携了英蓉出阁,只见庭院中正停着一辆华彩的花车,四面罩以大红绫罗绸缎,帷面以金线绣有一“禧”字,萦绕着金鱼闹荷花的吉祥图案,香樟车椽贴金涂银,浮雕有麒麟送子、和合二仙,以增喜气。

风俗上,原本该用花轿,出于顾及车程,故才以马车代劳。因讲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以花车才装饰一新,然为免太过招人眼,且待出了宫,驶离长安城之前,花车将做以改动,暂时撤掉罩于外的罗缎等琐碎物,变为一辆再普通不过的马车继续上路,以免途中横生变故。

“尔等护送英蓉安平抵达安北,看顾其与孙郎子奉旨成婚,待回宫之日,本宫自有重赏。”江采苹正色交代向跟于花车两侧的十余名大内侍卫,这些人均是高力士挑选出来专司此趟出行之人,一看便知是练家子,想必在宫中也称得上是高手。

毕竟,眼前这桩喜事是以显皇恩之事,中间不容许有任何闪失差池,否则,不止是后果不堪设想,更无人担待得起。

好在李隆基暗中早另有布置,三日前便已下了道密旨,命孙运星夜兼程单骑起程,从安北一路迎亲向长安城而来,路线亦已标明告之,估计顶多一日半,最迟不过明日午时即可在路上与英蓉相见。除此之外,慎重起见,江采苹又向李隆基举荐,遣李扬同时带领大理寺的几名吏卒,秘密从中督护,有备无患。

英蓉含泪拜别江采苹,乘车出宫去,高力士、云儿、月儿一并将其送出凌霄门之后,这才各行其是,高力士赶回南熏殿恭候李隆基退朝,以便及时作禀,云儿与月儿则徒步走回阁。早在前一日,英蓉便已去掖庭宫跟王美人当面道过别,好歹也曾主奴一场,当时王美人紧绷着脸未发一言。显而易见,王美人千算万算,想是也未曾料及,冬衣一事非但未能栽赃陷害到江采苹身上,反而叫江采苹白白捡了个大人情。

梅阁上下为了英蓉的事儿接连忙活了三日,今日总算可歇口气,云儿、月儿前脚刚返阁,皇甫淑仪、董芳仪后脚便紧跟上门来。

江采苹正欲上榻小憩片刻,听见阁内动静,便又撩起珠帘步出来相迎。云儿奉上茶,与彩儿、月儿侍立于侧,但听皇甫淑仪含笑道:“嫔妾生怕来早,不成想反却迟来一步。”

董芳仪示下身后婢子擎于手的金茶器一具,挑眉道:“说来怨嫔妾,在芳仪宫多耽搁了,本想着陛下下了早朝,合着才送英蓉离宫,相请淑仪替嫔妾决意下,拿何做贺礼才好。挑来挑去,不想错过了良辰。”

眸光一带而过皇甫淑仪身边的婢子捧于双手的全副鞍辔文马二十匹,江采苹浅勾了勾唇际,霁颜启唇:“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有心便好。这几日,二位姊未少为英蓉费心,吾代为心领便是。”

近日净一心忙于英蓉出嫁,夜里李隆基不是摆驾芳仪宫,便多移驾淑仪宫,皇甫淑仪、董芳仪可谓分尽恩宠,在英蓉一事上,二人确实也出了不小的力,念于此,江采苹全未介怀。至于其它宫苑里的妃嫔,期间只有高才人、阎才人相伴来过梅阁,虚礼了一番之余,无意间说提起事发当日的事,只道那一日两人不巧约定,为信成公主、昌乐公主及驸马孤独明、窦锷求神问卜斋戒求子,故而事隔一日才听闻袍中诗一事。

对此江采苹当时只但笑未语,一笑置之,高才人、阎才人之言,听似是无巧不成书,明眼人皆看得明懂,其实是在唯恐避之不及而已,只是心照不宣罢了。事已成定局,又何必赘述。之所以登门道贺,实则也是走一趟虚礼。换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