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部分 (第1/4页)

龙目微皱,李隆基负手道:“元宝有多少家私?”

王元宝一怔,全未料李隆基竟有此一问。常言道,关门数钱。富不外露。虽犹如锦衣夜行,至少不横招祸事。但此时面对的是天颜,如若藏着掖着弄虚作假,只怕又要加上一条欺君罔上的罪名。

李隆基故作不在意的拊了拊掌,提步向殿内:“元宝是以何发家?”

王元宝趋步在后,紧走两步:“回禀陛下,草民是以琉璃起家。”

待步入殿内,奉御立时奉上茶水,李隆基一抬手。示下赐座,王元宝连忙谢恩:“草民惶恐。草民谢主隆恩。”

高力士侍立一旁,朝殿内的几个宫婢使了个眼色。几个宫婢就地屈膝行了礼,同随奉御一并恭退下。

李隆基一甩衣摆,正襟危坐道:“朕听说,元宝早年间还有一段奇遇,可有此事?”

“回禀陛下”王元宝忙又站起,作备揖礼,但听李隆基朗笑道:“不必多礼。”

“草民诚不敢。”王元宝又是一愣,赶忙叩谢皇恩。

李隆基朗声一笑:“朕今日召尔入宫,不为旁的,只与尔闲话家常一番而已。大可不必这般拘谨。”

受此殊荣厚待,王元宝更为有些受宠若惊,毕竟,这眼前坐着的人可是大唐的一国之君,试问这普天下。又有几人能有此大幸得与国主闲坐话聊:“回禀陛下。草民原是长安贩夫,本名王二狗。时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以为天不助吾,遂生轻生之念,欲寻一处野地悬梁自尽。”

思及往事,王元宝精明的小眼罩上一层忧伤,说着,小眼一亮:“冥冥中却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自此草民便开贩琉璃,见其奇货可居,遂决意以此积小起家,因感念星君所赐,故易名‘元宝’。”

李隆基轩了轩入鬓的长眉:“尔所遇之人,莫非是高祖赐封的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

传说李诡祖是上界太白金星下凡,号称金神,生日九月十七,北魏孝文帝时曾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及至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

那一年,太宗皇帝的母妃曹太后生了一种怪病,就像鬼缠身一样,昼夜不得安宁,看遍国手圣医都不见好转。李世民于是发榜征求神医,恰在这时候有个来自齐地的云游道人谒见,上谏说尽管李唐王朝取隋而代之是顺天应时,但期间难免杀戮过多,游魂冤鬼找不到归宿,故而迁怒于太后。又道,今有齐地淄川神仙姓李名诡祖,且是圣上的本家,其曾在魏孝文帝一朝治相府事,后在五松山得道成仙。所谓诡祖取其谐音即是“鬼祖”,可主裁阴阳两间冤狱,最能驱神役鬼,祛病消灾。故,可在曹太后寝殿设立李神仙牌位,求其显灵,势必能医好太后的疾病。无计可施之下,李世民遂依计而行,曹太后的怪病果然很快痊愈,为表感激神功,又鉴于李诡祖在做金神时的本职职衔是“都天致富财帛星君”,这才下敕赐封为“财帛星君”,后世也称其增福相公,福善平施公。

正所谓“财帛星君,招财入宝”, 这位文财神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李诡祖脸白发长,面似富家翁,相貌厚重,腰扎玉带,手捧一个宝盆,或左手捧着一只金元宝,右手拿着写上“招财入宝”的卷轴,今刻听王元宝当面说述起这桩往事,李隆基一听便知是为何人。

“陛下圣明,正是李相公也。”王元宝如实作禀道,“草民家中,这些年一直供奉着李相公画像,并诚心事其,以祈财运、福运。”

“李相公掌天下金,难怪尔翻手发家。”李隆基若有所思的付之一笑,顿了顿,又开金口道,“想是尔的家私,足可媲美南山一座。倘使以尔家私中的一缣系朕南山一树,南山树尽。尔缣想必都未穷。”

李隆基言外之意,已是再明了不过,王元宝府上有金山一座,就算再多几辈子也吃不完。殊不知。对此王元宝却有分战兢:“陛下折杀草民了。”

“哎,在朕面前,又何须遮遮掩掩?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朕又不会夺尔家私以充内府。”李隆基轩了轩长眉,说笑道,“瞧尔面相,可见是大富大贵之相,故才有今时之富贵。君无戏言,是也不是这理?”

王元宝赔笑着站在下。一时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忽而像极想起什么似地拱手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