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顾安铭略一皱眉,季涟已经进来了,自然不好再这样招摇的出去,侧头看了一眼季涟,季涟向前对余公公道:“公公,是寡人回来了。”

余公公抬首看了他一眼,马上低眉敛神道:“殿下,陛下去南薰殿,怕是正想着殿下呢,只是不知道殿下这么快就回来了,殿下要不要过去看看?”季涟侧头向顾安铭看了一眼,又向余公公道:“那寡人过去看看父皇吧。”

余公公做了一个引路的姿势,却把顾安铭留在了秋风殿的正殿内。

余公公将季涟引至南薰殿,低声道:“殿下,陛下在里面有一阵了。”

季涟点点头,环视四周,静悄悄的,并无一人。

余公公折回秋风殿,已有宫女给顾安铭看了茶,顾安铭思量半晌,问道:“陛下的身子可好些了么?”

余公公脸上永是波澜不惊:“回顾大人,时好时坏,只是殿下一直没回来,陛下怕让外人担心,所以一直瞒着。”

顾安铭点点头,心道陛下还是挂念太子殿下的,便道:“这下殿下回来了,陛下的身子必能好转。”

半个时辰后,季涟一人回到秋风殿,眼神涣散。

顾安铭忙问:“陛下”,季涟泫然欲泣的盯了他半晌,伸手在茶案上,似欲抓住什么,手背上青筋抖现,咬唇良久,闭目道:“首辅大人封锁九门,宣凤台阁学士拟旨吧。”

此言一出,顾安铭眼睛蓦地睁大,他来之前想的,一直都是如何处置皖王的后续事宜,却没有料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顾安铭一面遣人去封锁消息,一面召集凤台阁的几位学士进宫,柳心瓴一直呆在顾府,听到消息也即可进了宫,季涟似乎仍然沉浸在父皇驾崩的悲痛中,半晌都未能回过神来。

余公公唤了两声殿下,季涟才惊醒道:“余公公何事?”

余公公低声道:“陛下那边”,季涟忙道:“首辅大人随我来看看父皇吧。”

顾安铭遂跟了季涟入南薰殿,见永宣帝躺在睡塌上,似熟睡一般,只是右手微微伸出,似要抓住什么却未能抓住的样子,顾安铭见季涟神色黯然,便安慰道:“殿下节哀顺变,如今还有很多事要办哩。”

季涟望着睡塌上的人,半晌才道:“都是弟子不好,以为父皇身子大好了,就向父皇禀报五叔的事情,父皇总是念着手足之情,不相信五叔真要谋逆,弟子无法,只好将五叔在属地种种为非作歹的事情一一禀报,其实父皇以前也零零碎碎听到一些,只是不肯相信,这次,这次是弟子亲至所见,父皇这才肯信,又念着皇爷爷临终的嘱咐,一时气着了——谁知就这样了”

顾安铭脑中这才闪过神来,陛下这样着急的召太子回京,必是已料到自己身子不好了,忙安慰季涟道:“殿下切不可哀思过甚,陛下前几日身子已不大好,只是一心惦着殿下回来——陛下见到殿下回来,想是心愿已了,这才——眼下殿下已然回宫的事情,外面都还不知道,为今之计当尽早拟下遗诏,再公布殿下已有陛下密旨回京之事——皖王之事甫定,京中不宜再有更多变故。”

季涟听了顾安铭一番说话,神色才好了一些,伸手去握住永宣帝伸出的那只右手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五叔,就让他给父皇守陵吧。”又回头对顾安铭道:“首辅大人不会怪弟子姑息宗亲吧?”

顾安铭忙道:“殿下陛下将江山社稷尽托付于殿下,殿下心存仁厚、效仿先帝原是好的——只是殿下现在尚未弱冠,若一味的礼下于人,只怕有些人要以为殿下”

季涟听了这话,凝视顾安铭半晌,道:“寡人知道了。另外几位大人想必也到了,还是先拟旨吧。”

这一夜,宫中四处寂静无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秋风殿里却是一夜无人入眠。

八月初十内朝,顾安铭以遗诏传示京畿重臣,季涟与众臣会面之后,小王公公早已从东宫赶来,季涟又命人将张皇后的儿子——皇次子涵领来,季涟微笑着看了面前这个十岁的弟弟,一把将他抱起来,问道:“涵儿,母后最近身体怎样?哥哥刚刚从金陵回来,还没来得及去拜见母后呢。”

涵自小并不和季涟一起长大,一直比较生疏,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只是季涟每次见他态度都甚为温和,见季涟问及母亲,便答道:“母后最近没什么事,哥哥要和我一起去见母后么?”

季涟笑道:“是啊,我有快一年没见涵儿和母后了,涵儿你长高了不少,也胖了,我都快抱不动你了。”走了几步果然觉得有些沉,便放下涵,牵着他一起去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