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这些布是从丙字库里拿出来的。

“哦,那就马上找人把布扯成四万多份,朕下午的时候亲自去南宫办这个事。”乍一听什么‘饼子裤’朱由校还真没整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有布不要花钱,这个事倒是听明白了,管他从哪里拿的。

“奴才遵旨。”

啊!终于清静了,下午再说吧,回去吃饭。

而此时在京城外南面不远的一处空旷处,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拥挤不堪了,不论什么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大家都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一时间人声鼎沸万人空巷好不热闹。整个京城里有事没事的人,都往这边挤了过来,为的就是一睹此义卖盛举。

做小买卖的这次可吃了香,每处小吃前都是满满的,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也不知道是那个缺德的定在这个饭点的时间,许多人起来连饭都没吃上。这不到了这边就先掂上一口,就是挥汗成雨、掎裳连袂的也哭着喊着去看这个大热闹。

虽然灾难刚刚过去,京城里面仍然是惨云密布,但皇上搞的这次义卖却让京城再次唤起了朝气。无论是士农工商兵,无不投入了观望或者直接参与之中,大家都在议论纷纷。有的是想看看热闹,长长见识,平时多些谈资;有的是已经捐了东西的,想看看自己捐赠的物件最终的拍卖价格,然后确定自己在善行石碑上能排的名次是多少;有的就是拿着钱想补上一张善行票;有的就是想看看有没有美女出现;有的却是想摆个小地摊,多赚俩辛苦钱;而有的纯是想趁机偷俩钱花花、、、、、、人们的心态各异,但表现在城外那就是磕头碰脑,连衽成帷,许多人都快挤成柿饼了,但仍然不愿退缩,总之就是两个字,人多。

这时十八个义卖点已经做好了开始的准备,分门别类的把这些义卖物品分了类,而每个义卖点基本上平均的把皇上的东西都平均的分配,只是错开了拍卖的时间而已,这样便于把人流分散,否则光是皇上那一块,那人不给挤成液体才怪。

经过了七天的宣传,对这次义卖的定性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万岁爷挑头行的大善事,无论是买是卖凡是超过一百两的都会记载在善行石碑之上,供万世观瞻。现在看来恐怕没有低于一千两的物件了,一共就这二千多个名额,这场面又如此火爆,想拿到这个名次不拿些真金白银出来可真不容易上得了这个善人碑。虽说善财难舍,那是无缘无故的给人钱,还不知道是不是上当受骗,而这次那可是灾难在前,石碑在后,还有万岁爷这块金字招牌在这里摆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善事,做的也值,能够万古留名泽被后世。捐的人也算给了面子,特别是那些大臣,基本上没有不捐的,而且捐的质量还算中等偏上。这也是办法,被逼上了梁山,整天都是满口的仁义道德、勤政爱民,把自己弄的给个好人一样一样的,这时候来真格的了,要是善行石碑上连你的名字都没有,你还好意思说什么爱民的字眼?舌头低下压死人,人家一句话就把你堵的死死的,一个守财奴谈热爱百姓为民请愿,这不扯吗?你自己说的话,你自己信吗?

所以京官们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不捐点东西充充场面的,这不仅是钱的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你连拿点东西都不舍得,怎么在这个圈里混?是不是有点太不合群了。两袖清风?哪里能够拿这个理由来糊弄人,立刻就会有人批评你,那你的潜台词是不是捐东西的都是贪官?所以连言官等都被逼的没办法,忍痛在捐东西,甚至有的是借钱买东西在捐,但就是捐了人家还不一定要,有的甚至又送了回来,要jīng品,说实话这有点欺负人了。但没办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凡是因被退回来东西,气不过找刘志选评理的,在刘志选拿出清单之后说了一通什么,大人啊,这别人的东西你也看了,如果下官真的把你的这东西收下了,然后拍卖,别人的都成千上万的价格,而您的却只有这么几两几十两银子,这好说不好听的,您让我怎么对不起得你啊。得,瞧这意思,人家刘志选还是好人,怕自己丢人才这么干的,没办法,出去借回家偷,先把这关过去吧。

而来准备买东西最大的一个团体-----商人。商人的地位底,这是普遍认可的事实,虽然士大夫们都变相的经商,但从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商人,持筹握算操持贱业对他们是一种贬意词,是他们拿来攻击他人的武器,他们干那叫理财。这次商人却有机会和这些士大夫们甚至皇上的名字呆在一块石碑上,对商人来说绝对百年不遇的好机会,最起码这是一次显示自己名字流传千古的机会,要知道这次可不是张个榜弄张纸就结束了,而是石碑刻着的万世留名的机会。钱谁没有几个,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