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何可纲带着二百名山地弩手速度的向着左方靠拢过去,何可纲并没有象孙承宗说的那样,好好的守着持弩净军,相反基本上按着叛军的行军轨迹,站到了当头。因为现在对方的远程武器弓箭已经因为十箭shè累了或者是被持弩手消灭的差不多了。何可纲仗着自己的山地弩速度快,当然直挺挺的立于前方。

皇上这方面弓箭手的打击就没有给叛军造成什么致命性打击,但持弩手的点shè却给叛军一方造成了相当沉重的打击。因为叛军的不断接近,而使得命中率程直线上升。有shè速快准头足的净军,基本上十二支弩箭可以杀到十人左右,而靠近左方正对长枪兵冲击的有二百名左右净军持弩手,这样的杀伤力当然是相当恐怖的。

看着敌人的军队拿削苹果一样不断的被一层层的削着,在这二十五丈的距离,他们到底能够冲到哪里何可纲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这种痛快淋漓的屠杀对他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看着叛军一步步的冲到了十三丈的shè距之内,何可纲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喝一声:“兄弟们,跟我杀贼!”然后带着整齐的一字排开的山地弩手向前迎去。

相向而去的两军很快就到了山地弩的shè程,这时候何可纲率先开打,他的口味可是很挑的,单挑百户、总旗这样的下手,一弩下去,直接将一名虽然在后面冲着,但明显有些躲闪想规避弩箭的百户了帐了。

第170章宫廷政变15

何可纲第一箭打出了如此水平当然是相当的兴奋,弩箭也的发shè也从此连续不断,一百九十多名山地弩手,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战场的杀戮机器,不足十丈的距离,对方的又是密度极大,除了重复击中的,基本上就没有落空的时候。

持弩手当然也不甘落后,二百多人也全力开动,加快速度shè击,他们有个好处就是比山地弩多了一个支撑点,相对省力一些,但费力的是推拉杠杆,这个力量可是山地弩的二倍多。而现在十丈之内的距离,管你什么shè程多少,就是把人一弩给穿透了,还是伤亡一个目标,所以比起山地弩的shè速来差了一些。而且上弩匣的速度也是个问题,因为屠虏神弩的弩匣相对大了一些,十二支弩箭shè完,就得从地上捡起事前摆放好的弩匣来装添,上的时候也相对慢了一线。和山地弩那种随身携带,质量体积又小的弩比起来当然速度上逊色不小。所以虽然比山地弩开始的时间早了一些,但却慢慢的被超过。

就这样四百人的面对着一万人的冲击,根本就是寸步不让,在九丈的距离上,叛军们纷纷的饮恨当场,如同海浪一样冲过来的叛军,就在这个位置上不越雷池半步,而只要没有前边人的阻挡立刻就会毙命。

很快这个位置开始后移,从九丈强生生的推回了十丈,一丈长的位置上竟然变成了尸山血海!

如此强度的打击根本不是京营这样缺乏训练、意志薄弱的军队能承受的了的。当山地弩手换了第五个弩匣、持弩手换了第四个弩匣的时候,看着眼前堆满的尸体和伤者,京营的军士彻底的崩溃了,这哪里是什么做战,这是绝对的送死,跑的快死的快。死字没有人不怕的,即便是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如果有一线的选择他也不会想着直面死亡,更何况只想着升官发财死老婆(对不起,那时候可以三妻四妾,有个老婆也不耽误找小三,军士们估计也不想这个最高理想了。)不忠不孝的叛逆军队了。

所以基本上只剩下三四千人的叛军开始在这尸山前止步,打死也不敢前进了。前面被屠虏神弩打死的,

何可纲这时却有了一种鞭长莫及的感觉,只能看着持弩手们不慌不忙的点shè。因为这个距离根本不是山地弩能够触及的,想要扩大战果,那只能是向前跟进。何可纲本身就是胆大心细之辈,这样的机会哪里能够放过。立刻大喊一声,率先向前冲。

何可纲这一冲基本上成了压倒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叛军们本身已经被杀破了胆,如何能够面对如此冲击,这时候一见山地弩部队前冲,立刻是扔下长枪,转头就跑,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反击,只恨爹妈少生了二条腿脚,如若多了那肯定是能跑过其他叛军。

“鸣金!穷寇勿追!”孙承宗此时大声的吩咐着,闻鼓而动闻金而退,这本是保可纲和净军训练的一个基本科目。孙承宗并不想大好的局势让一个冒险的行为给搅和了,依孙承宗的想法就是,战场需要的不是冒进行为,而是按步就搬的稳妥。现在把敌人的胆打掉了,让其看到胜利的飘渺无望,而且缓缓压进才是正理,何可纲的行为虽勇,但却不是战局所需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