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里有中国人的名字,比如说李忠华是古佛,不就算是个使者也行。也就是施耐庵老先生把一部修真小说西游记把中国和小三的神话人物合二为一了,但可气的却是,中国的神竟然打不过小三的佛,着实把‘老子化胡’给完全扔在地上踩来踩去,让人看了好生烦恼。整个是灭我华夏威风,这样的人抓住了枪毙五分钟都是轻的。(扯远了。)

徐光启一听完全的懵了,怎么还可以这样去辨别天主呢?但细想想整个《圣经》里还的确没有一个是汉人的,对啊,照圣经里的说法,在这个大地之上,根本就没有汉人什么事,这说明什么?说明要么天主只创造了他那边的人,而没有jīng力顾及到汉人这边,并不是天主创造了汉人,而是由其它的神仙创造了汉人。

如果那样的话,自己就不应该再信奉天主,而应该去信奉创造自己祖先的神仙。又或者这些造人说都是一些骗人的鬼话,否则怎么会露掉如此大的人群?这也太乌龙了吧!

各位衣食父母,诸位好,明天就是新的一周了,梦难成会努力更新,恢复上午11时的更新,这周的失职请诸位原谅。感谢您对本书的支持。

第184章燧发火枪

真是一句惊醒梦中人,原来自己活在了如此不真实的宗教之中而不知,竟然是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无论有无天主,自已都是不应该去信奉的,假设有天主,自己去信,那是数典忘祖,完全背叛了祖宗;如若没有天主,那只能证明自己愚昧无知。

既然想透了此点,本来就是jīng明透顶之人,当然是响鼓不用重锤敲,立刻给皇上磕头说:“老臣误入歧途,多谢皇上指点迷津。”

“是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徐爱卿,恭喜你悟了。哈哈哈,快平身吧,跟朕去乾清宫品茶去吧。”朱由校也是一阵高兴,在这样的环境闲扯淡,真是无聊中找寂寞了。还是赶快回到乾清宫里谈的爽气。

就这样回到了乾清宫后,让徐光启坐在了龙墩之上,没办法沙发给袁可立拉走了,沙发作坊那边还没赶做好呢,乾清宫用的当然不能从生产线上随便送一套过来。沏上了茶,双方继续了人才的谈论。

徐光启先说:“皇上,虽然李祖白也入了天主教,但老臣观其言行,其并非真的信仰,而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去,况且有皇上刚才那番见解,相信其听后,即便是真信亦后变成不信了。但其研究工作的热情和见识也的确不凡,还请皇上能够给其一个效忠的机会。”

现在满朝的文武,基本上没有一个不写效忠书的,连徐光启这样的老臣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这个词顺口而出。

“徐爱卿也算是一个伯乐了,上次见其携带远镜前来,朕就有招贤之心,奈何一闻宗教的味道,朕就望而却步了。如今既然徐爱卿重提此事,这个面子朕当然会给的,一会稍做安排就是。还有两们徐爱卿看重的人才又是何人呢?”本来这次就是想找个人负责提纯汽油的,让谁做还不是做。朱由校也乐得给徐光启一个面子,于是顺水推舟的也就同意了。

“多谢皇上恩准,老臣想李祖白以后肯定会一心一意的为皇上效忠的。”徐光启先替李祖白谢了恩,也算是给李祖白有了个交待,必定当时答应援手的,同是‘兄弟’有个江湖救急也是应当的。

接着又说:“剩下的两人却是堂兄弟,哥哥毕懋良:歙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由万载知县历任顺天府尹、户部右侍郎。曾赈饥民、减加派、抚降海寇,政绩显著。被弹劾落职。毕懋康(明),字孟侯,歙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曾按山东,擢顺天府丞,以忧去天启四年起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那他们都有何特长?”

“兄弟二人均对火枪有相当的兴趣,而且提出了变火绳枪的点火,为击打燧石点燃火药的理论,和皇上的构想竟然是一致的,所以老臣遇到后,向皇上推荐。”

“燧发枪?毕懋康!”朱由校当然知道这个人,但只是知道,名字还真念不出来,因为根本不认识那个懋字,(mào)的音还是第一次听徐光启说起的。(字典中解释:努力;勉励;盛大)

但人他是知道的,大明火器研究家发明了燧发枪。能使火器在雨雪天使用,这是中华武器史上的巨大革命。但是随着明朝沦亡,满清的思想局限性,导致了火器发展停滞不前。这是前世对其评价,也是诸多‘大中华’人仕,愤恨满清的原因,野蛮统治了文明,坐在宝山之上,却只继承了汉人的玩乐享受,结果毁了整个中华!

中国的燧发枪之父,就是这个毕懋康,这样的牛人,当然不能放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