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1/4页)

了。跟着这样的皇上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首先是没有成就感啊,哪里象以前一样,可以指着皇上直斥其非来的多爽快,要名有名要钱有钱。

哪里象现在一样,根本无法控制皇上,大臣对付皇上首先的一条就是钱粮,大明的皇上爱钱如命,为什么?穷怕了,仅仅宦官就是十万人,再加上近万宫女,这一个月的花销得是多少?后世倒有晒出来的日消费万两白银。(《丑陋的中国人》的作者柏杨所写的《中国人史纲》,除了靠吃脑残片维持生命的,能如此推断外,几乎没人能这样了。大明一年的农税才四百万两左右,一年花三百六十万两,只能剩下几十万两白银来支撑大明帝国了。这不是脑残又是什么?还丑陋的中国人,一个数典忘祖的东西!)

但花销不小那是肯定的,但就靠着自己的皇庄和光禄寺,这点钱哪里够用啊?那就只能看朝廷的脸色了,于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大臣们动不动就拿这个钱字说事。皇上在此面前无不纷纷低头。

但这最主要的一条明显不会左右的了当今皇上,仅这一个月,皇上先拿几十万两救灾、后一百万两收大钱、再又弄压水井,到了建锦衣卫了,二话没说,自己拿钱养兵,这还不行,还帮着地方交农税。如此做为,你能拿钱压皇上一头?

而其他的如什么道德规范,能说他什么?连木匠活都不干了,还能怎么着?作风问题就那么几个妃子,还让客氏弄死二个,他知道休了一个,就剩下一个容妃了。用子曰诗云,他背的也不错,还可以随便断句,再拿孔子压他,他和你比知识,满朝的儒家子弟尽然斗不过他一人;他数落起历代叛国的衍圣公来,如数家珍。弄得大臣自己都怀疑孔家怎么那么不争气呢?

而武装力量那就更不要说了,活脱脱一个永乐再世。就这样要威望有威望,要声望有声望,要钱有钱、要兵有兵的皇上,哪里是当臣子的敢站出来指手划脚的。还是老实的当个臣子吧。

这个问题很快就开始了讨论,大明的jīng英积极的配合着皇上的赈灾,积极的献计献策,知道皇上不喜欢无用的废话,当然也就采取了简明扼要的话进行了概括。

还有就是去常州等地的让百姓避灾,这一差事,让朝臣们争的面红耳赤,一个个也不顾及什么体统了。要知道这样的差事可是绝对留名千古的事情。谁知道下次灾难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啊。一想到救万民于水风之中,哪有官不贪图名声功绩的。所以朱由校让他们吵吵的真是头痛不已。正好看到了一旁稍微算安静的霍维华,一想,就他了!人家忙里忙外的也不容易,就是不知昨天魏忠贤给没给他说扩建矿区的事情。

压了压等吵吵声平静下来问:“霍爱卿,矿上可准备好扩建了。”

霍维华一惊,不明白皇上为何突然问这个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那是皇上的产业,但那只是心知肚明,没人会提将出来的,急忙出班站好说:“回皇上,谢皇上关心臣的产业,昨晚已经准备扩大四倍以上的采矿规模,面前正在进行当中。”

“嗯,如今钢产量相当重要,爱卿能为大明多造些钢出来,那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尚须努力才是。”

“回皇上,臣定当为朝廷、为大明多造好钢,以报皇上之恩。”

“嗯,矿上之事,是爱卿的私事,但不能因私而废公,此次常州水灾、风灾,朕想派爱卿前去,爱卿能放下私事全力事公否?”

“臣定会全力以赴做好避灾、赈灾差事。”霍维华激动的都快乐翻天了,但城府很深的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的接过旨来。

“爱卿放心去吧,朕会派人帮你看护矿山的。”

“臣谢主隆恩!”

一旁的满朝文武都看傻了,怎么大明朝还能有这么无耻的一对君臣?还能再无耻一点吗?这跟演戏一样的对白,让人听了都想吐,不就是帮皇上开了个矿山,然后皇上把这个扬名千古的差事给他了。用的着这样恶心的当众恶搞吗?于是大家纷纷的向霍维华投去了不屑、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只恨自己怎么不早早的得到皇上的差事。

就在满朝文武失望之际,有宦官进来禀报,福建巡抚朱钦相奉旨晋见。

“宣,”朱由校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档子事了,还好这个名字比较特殊,猪亲象,真的很期待那将是什么样的场景。(他倒是没想想他的名字是朱由校,按他的解释也可以说成:猪油笑,倒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在锅里沸腾了?)当时就是想让朱钦相来对付的郑成功的老子郑芝龙的。这都快一个月了,才来,可真够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