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回皇上,此事来的紧急,纵使再合适的人选,也一时半会赶不过来。纵使来了,也不一定能和净军和的来,若皇上不嫌老臣年老体衰,老臣愿领净军前往大同。”

孙承宗当然想推荐得意弟子袁崇焕,或者自己几个儿子,但袁崇焕肯定是不得朱由校喜欢的,一想算了。而几个儿子,行军打仗之类的倒是可以,但如果带这只净军,他们还真不够格。没见识过净军的竖盾和神弩的配合,只是按正常的战术配合,极有可能让净军明珠暗投了。

“孙老师如此年纪,竟然要再征沙场?”

“老臣虽已经过花甲之年,但自觉身体康健,并不服老,此次只怕要给皇上添累赘了,”一听皇上打了个疑问句,孙承宗急忙说道。

“孙老师请命,朕正求之不得呢。”

“老臣谢皇上给此良机。”

“大伴,统计一下宫里的车辆、马匹,朕六千净军需要二千两马车,不够的以三倍价格向京城官员、百姓征调。上次让大伴找的马夫,统计好了,急速到校场集合。传旨大同百姓撤退,让百姓先撤,军队尽量抵抗,以待京城援兵的到来。传旨周边各县城,接收逃难百姓。让御膳监给净军准备七日干粮。”

“奴才遵旨。回皇上,马车夫已经准备好了一千多人,随时可以出发。”这可真够忙的。

“嗯,这就好,走,去校场吧。”

校场之上,七千净军已经整装待发了,朱由校当然的给他们打了打气,最后把三千净军交给了何可纲,何可纲激动的行礼谢恩。

又抽出了三千人,交给了孙承宗。剩下的一千余人没有弩的还占了多数,不过估计傍晚时分,就能全部装备上了。

而老魏也忙的不可开交,倒是把任务给完成了。宫里只有一千多两马车,还真的需要对外征集。因为补三倍的钱,还是为了抗击蒙古异族。百姓、官员、商人都没有多说什么。遇上谁的征谁的就是,就这样,一共弄足了三千辆马上。二千多人驾车的把式,还有净军本身就会驾车的,已经足够用的了。

此次出征没有闹太大的动静,因为时间急,六千净军和相应的伙夫等,就这样,也没搞个仪式,就被两位一文一武的两员文武官员给带走了。净军们面对这次出征也是抱着复杂的心态。有感觉是送命的,也有感觉是搏命的,更多的感觉是去要命的。

出了城,何可纲相当仗义的把十名亲兵分给了孙承宗,当个斥候用,没有比这些人再合适的。骑马技术又好,还配了望远镜和山地弩,给军队当眼睛用,再好不过了。

孙承宗当然是欣然的接收了过来。虽然也带了几个亲兵,但那些亲兵和何可纲的亲兵与净军的关系可是天差地别了。而且他们的手里都有山地弩和望远镜,而自己的亲兵有个弓箭就不错了,充其量就是个普通骑兵,和人家弩骑兵是不可比的。

至于谈到净军,那些天天倍受皇上恩宠的宦官,哪里会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如果不是当初自己在皇上的隆重推出的情况下,训了净军几天,恐怕连自己在他们的眼里,也就是个大臣而已,根本不会买自己的帐。所以还是有这十人来的实惠。

第213章银行挤兑

西华门,朱由校带领着剩下的千余净军,目送着六千净军的离去,心里真是有所不舍、有所期待。希望这两支人马能够撑到自己携战车前来吧。

朱由校回过头来看着兴奋又有点灰心的千余净军,他们有的庆幸自己没有被送上战场,但大多的眼里都充满了渴望和失望。朱由校没有让他们失望:“朕的净军们,虽然他们先奔赴战场,但朕向尔等保证,朕会带着尔等以最华丽的姿态,前去草原,那时,整个草原将因朕和尔等的出现发生最恐怖的战栗,现在,回去训练吧!建功立业的时候不会远了!”

说完后就让净军回校场,朱由校就迫切的想去兵仗局里再催催战车的进度,毕竟出征草原,靠的就是战车。但并没去成,半路上一件事让他的心情掉到了冰点——大明皇家银行挤兑。

今天下午起,大明银行前出现了几百个存款大户,急着要提款,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加起来近三千万的存单。要知道每天也就是押着十几万两银子从宫里出来到银行,然后再拉着或多或少的银子回去。这一下子出现了如此的大单,让他如何做准,几次的折腾,宫里的准备金和义卖的银两,以及平日收的存银,一共一千多万两就见底了,但仍然不够,这下他们的确着急了,两个跑来见皇上。

“什么?三千万两?那银行收的这些存款呢?”朱由校听了大吃一惊,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