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收上来的。

但现在看来,事情就不是自己想的如此简单了,皇上此举根本就没有收复锦州的意思,而且派了袁可立前来,这就是明摆着的事了。这下自己的如意算盘算是打不响了。

气氛稍稍的沉默了一下,刘应坤率先山呼万岁接旨,其他的众将不管是如何的各怀鬼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圣旨接了。

袁可立虽然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但行事还是那样雷厉风行,二千锦衣卫相当顺利的占据了四门。并不顾任何人的反对、不甘,把守城门的军士,全部调到了城门之外。而在城门内外,布置好了气死风灯,专门准备夜战。理由也很强大,为防重蹈锦州覆辙,被内应打开城门,这样安排是必须的。并且宣布非有重要事情回报,任何人三人以上,不得靠近城门,否则视为满清内应shè杀。

众将对袁可立此举当然是相当的无奈,这是一点情面都不留啊。有心使点绊子,但看着袁可立那油盐不进的样子,也没办法勾通。想拿着军需拿一把,人家有船,上边东西一应俱全,甚至饭都不吃山海关里的。而军饷方面,根本不需要袁可立操心。

袁可立是什么人?辽饷他就没能占着一点的腥,为了造船,四处筹款,欠了一屁股的帐,如今皇上给的钱,才把那钱还上。现在皇上刚刚谈了辽饷的事,就是给他钱,他也不敢要啊。

布置好人手上了城门楼子后,又把皇上送来的四挺巨弩从船上搬到了四个城门楼子上。看到了包的严严实实的巨弩放在了城楼上,好奇的将领想打听一下,是什么物件,结果被袁可立直接以绝秘敷衍过去了。这个阻击弩可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东西,袁可立可不会如此轻易的就给曝光了,他不在不断的做皇上那里伸手要呢。按着他们意思,一个城门按个八门那才叫爽呢。

而其它诸将的事情,袁可立没有一点兴趣问,只是说他们随意,看着皇上表现的敌意如此的明显,众辽将心里没有气那是不可能的,有知道内情的,早已传信给前屯、高台堡、宁远、杏山、松山、塔山、大兴堡、大凌河堡、右屯甚至是觉华岛。如此做派根本就是防范所有的辽东将士,太让人寒心了。

本来在皇上轻言废除辽饷之时,辽东的将领们并没有多在意,因为一切有朝中大佬来主持的。必定刚刚打了一个宁远大捷,是多么的鼓舞国民斗志,这可是后金称国以来少有的胜利。皇上年轻,听了那一个腐儒贾毓祥的什么举国供一隅的言论。就开始想着断了辽饷了。只要吓一吓他,基本上他就会就放弃这个不和实际的念头了。这个年代,在辽东基本上是他们说了算的。搞个假失守也是相当容易的。这不就演了一出戏而已。目的其实就是逼迫皇上认识到辽东军的重要性,没想到皇上非旦不痛改前非,幡然悔悟极力的来拉拢辽将,反而变成加利的来到了山海关,插手军事。

这种表现简直就是视辽东将士于无物,对于这样的老板,只有全面的罢工,才能让他感到肉痛。所以得到消息的辽东各世族的将士代表,纷纷的约定在第三天秘密的赶到了宁远商量对策。

草原、岱海,何可纲已经守了四天了,从一开始的沿着岱海转圈子,到了最后,死死的被蒙古军卡在了岱海的南岸,再也没有活动的空间了。

然后何可纲突发奇想,大盾又厚又大,必须三个人抬着,向前移动。其宽度有五尺左右、高度正好一人高。净军、宦官杂役以及解救的奴隶百姓们都跑的已经很累了。马车在河滩上不是那么好走,如果不是敌人的大盾也沉,根本没办法折腾这几天了,当真是人困马乏。

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何可纲仍然在被卡住的那天晚上,强迫着大家全部起来,搞土木工程,这次挖掘可不是一般的壕沟,而是每隔二尺挖一个浅沟,把挖出来的土,再培到二尺旁边,如此沿净军的阵地纵向一百条、长二十五丈,深一尺、高一尺的沟垅,这样的工程太可怕了。连净军都没有放过,都得劳动。因为时间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让净军们做准备了。

众净军当然不是太理解,虽然大家处的不错,但何可纲只是一个局外之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拿他们玩耍,宦官们的小心眼可是会发作的。何可纲当然不会给他们发作的机会,把用意说了。

第一次见到大盾,的确是针对神弩的有利武器,蒙古兵全身都逃在了后面,让净军就算是shè的再准,神弩也不会穿盾而过,只能看着他们一点点的逼近,一旦近身就凭着净军那小身子骨,根本不够蒙古军塞牙缝的。

所以看到了这种情况,何可纲带着净军、杂役和百姓绕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