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1/4页)

。三万五千人的供给,还包括二万五千匹战马的草料,这可是相当可观的生意啊。

朱由校的打算本来是等打完岱海一战后,再见这些将要去陕西平叛乱的将士们,但卢象升哪里会同意如此的浪费兵力。现在训练已经有了一些成效了,何可纲、满桂这样相对熟悉草原、又熟悉神弩等武器,更加熟悉骑兵的将领也可以放出去了,由他两人带着锦衣卫和速度不差于蒙古的关宁铁骑,这场仗就有了扩大战果的可能性。

所以卢象升向皇上请示,由满桂和何可纲两人从水路跳出蒙古的包围圈,潜回大同,而后,带领着锦衣卫、关宁铁骑一起前往伏击地点,每队分五百锦衣卫,对于逃走的蒙古各部,那根本就是无敌的存在,根本不怕有什么危险。

朱由校一听也觉得不错,但在这大草原上,想从大同出关神不知鬼不觉的躲开蒙古人的耳目然后设伏,可真是难上加难了,甚至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更何况草原之上哪里有路可以让你设伏啊?骑着马的蒙古人在草原上哪里不是路?

可知道蒙古人现在打的就是围点打援的战术,对于周围的一切,肯定会就一切的手段去牢牢的掌握着,朱由校甚至都怀疑他们会不会用那传说中的老鹰来充当空中‘预jǐng机’。

既然如此倒不如利用蒙古联军yù围点打援这个要点,让白杆兵和五百锦衣卫一起前来岱海,这样白杆兵就一下从近战强兵,变成了拥有远战和近战的队伍。那样一旦和蒙古联军的‘打援部队’相遇,肯定也会让分兵前去的蒙古军好好的惊喜一番的。

现在从吊斗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蒙古军又重操旧技,把单人大盾这样的东西又使用起来,相信那些盾牌兵对上白杆兵,就算是冲到了近前,也一样讨不到什么好。要知道白杆兵那种长矛一样的白杆上可是带个钩子的,什么大盾不让他一下子给钩一边去了,到时候无论是锦衣卫们来个配合shè击,还是白杆兵来个挺进刺杀,都够蒙古兵喝上一壶的。

水浑了才好摸鱼,有白杆兵吸引着蒙古军的眼球,那关宁铁骑就有机会趁机潜入到达阻击地点。当然这也就是有机会而已,就算是到不了,相信以他们的机动能力,也不会落入蒙古人的伏击圈。而后关宁铁骑可以在这大草原上去跑跑马,随便的转转,想信那就会给蒙古人制造一些麻烦。

把这个观点和卢象升一分说,看看有没有和他的埋击计划有什么冲突之处。卢象升一听,这样把水搅浑了,蒙古人估计会感到皇上这边勤王部队会越聚集越多,提前动手的可能性会变大。

这段时间,蒙古大营那边,近二万人相当辛苦的弃了骑兵这个兵种,而变成大盾兵,或者是步兵,宁可把机动能力抛弃了,而变成步兵配合着冲车推进攻阵,操练的也是有模有样。看来对冲破阵地准备的是越来越充分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目前两军对峙已经有十天时间,这里面透着邪性,两军不战而操练部队。明显对守阵一方是不利的,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虽然说皇上种种布置的确是犀利、坚固的很,但现厉害的阵地也总有破解之道,多少自吹固若金汤的城池都被插上敌人的战棋,更别说是这一处小小的阵地了。世上没有必胜的战争,一切均有可能,还是把主动权放到自己的手里好一些。

若不是有岱海这个湖泊的存在,卢象升都能把朱由校先打晕了带走,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蒙古人现在依仗着冲车和持盾步兵慢慢的层层推进,说是一点威胁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卢象升就对皇上这种观点认真的考虑起来。(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307章草原会战2

而卢象升以前所想的利用冲车的弱点所在,引诱蒙古联军来攻击,然后来个设伏痛歼,那是因为皇上手中的战车在驾驶、shè击都还没有真正成型,所以追击估计是不成的。现在有了这只关宁铁骑部队的加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自己的重创蒙古联军的战略思想更是容易得到发挥,这人多自然有人多的好处。

于是对朱由校说:“皇上,与其这样慢慢的等待,倒不如放白杆兵和关宁铁骑带着锦衣卫一同前来,三万五千人的兵力也是相当不弱。有白杆兵的近战强悍;拥有神弩被武器的锦衣卫远攻防守能力的犀利;有铁宁铁骑不输于蒙古的机动性,这三支队伍的整合,其据有的攻击、防御性完全的可以在碰上蒙古军时有着绝对的优势。若蒙古军不带大盾兵前往,二千装备神弩的锦衣卫在有着安全保障的前提之下,完全可以shè杀所有进攻之敌之敌,即便是蒙古只是守,锦衣卫也可以倚靠他们的护卫层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