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1/4页)

就这样意志从归化以来就薄弱的蒙古逃兵开始出现了,本来是想逃回大营的,而一里的路上几万人呢,看到许多转身逃跑的,立刻就把这本来就紧密的队伍产生了混乱。

净军和排在最前面的天应军根本不理,依然的大踏步的前进,在其射程范围之内所有的蒙古兵,无论是谁,全部都成为一具死尸。蒙古人天上有汽油弹,前方有不可敌的神弩和火枪,两边则是不能放开马速的乱石堆,想逃命,那只能是转身向着大营,结果连锁反应之下,一个个蒙古兵见大势已去,纷纷的溃败,大溃败开始了。

溃败并不是一时产生的,和其它情绪一样,是不断的积累的,从进军归化开始,逃亡过去的蒙古联军,就一直的宣传着明军如何如何的神奇,如何如何的强大,虽然不被林丹部的蒙古兵所在意,但无疑是埋下了一棵种子,归化城第一天,两军阵前,五千对二千,弹指间灰飞烟灭;西城门、东城门先后被袭。这一天蒙古人第一次正确的认识了明皇的军队,原来是如此的可怕。

接下来的战争中,除了仅有的一次假攻城之外,蒙古兵没有一次敢于主动攻城,而基本上都是明军先行过来‘挑战’,蒙古军被迫‘反击’,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遭屠,蒙古人那勇者之心,早已一点点的被浪费掉了。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先后目睹着十几万人被杀戮,而明军只是个轻伤害,有时竟然是零伤害,让谁能不心寒胆颤呢?林丹正是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连个犹豫都没打,在明皇推出了步步为营战术之后,毅然的撤军。这种大溃败才没有发生。要知道军队的意志力也是战力的一种表现,一旦过了这个承受线,败逃是时有发生。这里的蒙古兵就到了这个界点,他们想逃,明军并不是只会守阵,他们会出击,会追击,所以想活就得赶紧的逃跑。

没有本着穷寇莫追的作战思想,而是本着痛打落水狗的方针,朱由校发出了追击的命令,俗话说有便宜不赚王八蛋,看着蒙古兵军心已乱,那还不给他们加把火。这一追,蒙古人跑的更急了,冲出了道路之后,迅速的扎进了大营,似乎那里才是安全的。

林丹的督战队这时候已经取不到任何的效果了,不是被挤的身不由已,就是发出的威胁没人听,敢杀人?已经逃红眼的蒙古兵哪里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敢杀他,他就敢杀你。

冲出大路口的净军、天应军排队的逼住了蒙古大营,何可纲没有胆量去创大营,大营里处处是帐篷,视线、地形严重的受碍,一不小心,大胜搞成大败也不好说。

但他们围堵,并不能不让别人攻击。阻击战车贴过来之后,在两军的身后一字排开了,这时他们离蒙古大营不足六十丈,当然的开始用阻击汽油弹攻击了,大营顿时是不住的起火。特别是大营里到处都堆放着这两天干木匠活留的木头、木屑之类的,都添火势。

林丹拼命的指挥着反击,但如今这种状况,别说军心已失,就是气势如虹又能如何?手里边个能保命的防护体都没有,根本防不住对方的神弩,更不要说火枪、阻击汽油弹了。

蒙古人的营口就是帐篷连着帐篷,没有墙、围栏等,除了一条通往汗账的路是畅通无阻的,其它的地方没有很强的规律性,完全是个开放的,所以蒙古人回营,完全走的是一片哄散,如同学校的大门口一样,都是各奔东西南北,没有任何的约束性。

看到如此情景,朱由校哪里还会有任何的犹豫,挥军直进。已经堵住了通往汗帐主道的明军,一路挺进。有竖盾的全方位的保护,有蒙古大营的遍地烟火、蒙古兵狼狈不堪的到处找马、甚至是骑马扬鞭远遁,这种大前提之下,明军一路顺畅的挺进大营。

这一下,连大营都不安全了,蒙古兵们更是惊恐万状,纷纷的逃离大营,林丹虽然不甘心,但也被沙尔巴硬拖着离开了战场。

这样的仗就好打的多了,铁定的大溃逃场面,净军、锦衣卫军、天应军纷纷上了战车和战马,快速追击着。

后面的牧民们一见正规兵都撤了,哪里还敢呆着?纷纷的连东西都不顾了跟着就跑,但身边没有马的用双脚跑当然是跑不快的。

“降者不杀、跪地抱头!”操着蒙古语的叫声慢慢的四处喊起来。这是朱由校吩咐的,只要擒住了俘虏,就让他们跪地上,抱着头,然后就不断的大喊这一句。追击的部队直杀出了十几里,才返回来收拾残局。

躲在乱石里的蒙古兵没了马,无论是不是拿着竖木盾,都只能是待宰的牛羊而已。当明军‘找到’他们之时,乖乖的投降。

大捷!一战竟然彻底击溃了林丹的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