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 (第1/4页)

上下,以能重返辽东报此血仇为最高目标,朕也曾答应过秦良玉,来日带其攻入辽东。而且,一旦建奴逃入老林子,锦衣卫、净军的战斗力将会成倍的减少。所以还是将白杆兵召唤回来为好,需要他们离的距离太远,正月初六前不一定能赶回来,就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参战吧。”阎应元的任何还是挺重的,一开春就要去河套接着去征伐各个不愿意移民的蒙古诸部,现在蒙古诸部在河套地区给阎应元玩打游击,牛羊熬过了最难的冬季,在春季之时,正是追肥的季节,朱由校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扯阎应元的后腿呢?而对于白杆兵,这一点如果孙承宗不提,朱由校还忘记了,但攻辽东时要带上白杆兵可是有言在先的,金口玉言答应完了,当然要言出必行。只要八牛弩的出现让朱由校这个‘爱兵如子’的皇上,突然的改变了既定方针,白杆兵又在离京城四五千里远的云南,还真让朱由校一时给忘记了。

“皇上既然如此安排,老臣就便于谋划了。”(未完待续。。)

ps: 给诸君问好,感谢诸君能够如此抬爱,追着本书观看。学艺不精之处,敬请谅解,梦难成不敢谈什么辛苦两字。您的每一次订阅,都实实在在的落入了梦难成的口袋,衣食父母之言半分不过。

感恩戴德~

无以回报,好好写书,完成自己的誓言,排除一切,好好的写完,写太监的书绝对不能太监。

祝各位身心愉快,万事皆顺。

当然有票票的话就赏上一赏,梦难成更是感激不尽。

第569章卢公袁公

光报传到卢象升所在的张掖之时,那里正在一片忙碌,各级官员不是忙着建碑记念为张掖城奋战而死的英灵,就是在统计战功,或者是安置战俘。对于这些战俘的处理,现在已经有了惯例可循,那就是结扎,虽然不如宫刑的惩罚更彻底,但宫刑的死亡率太让人恐怖了。修路在这个时代是单纯的力气话,因为没有大型机器可用,靠的全是人力的零敲碎打,平原地带还好,遇到了山地,那只能是一点点的用铁锤砸,效率的低下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只能靠着人数众多来稍稍的弥补一下。

本来出兵哈密卫,是早已经定好的计划,所以天雄军早早的就赶到了西北边陲之地,一方面是适应这里的环境,一方面便于来年做为先锋直接的出兵。但现在皇上一封光报,让天雄军从大明的最西边一直要跑到最东边去。

来回的跑路虽然让人烦恼,但卢象升可是一点都没有不耐烦,反而更加的兴奋,战西北与战辽东虽然都是战,但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西北的鞑靼对于大明来说只是癣疥之痒,但建奴灭了辽东一百八十多个卫所,鹰视狼顾大明的江山,已经是大明的切腹之痛,被大明视为最大的威胁,所以才有了每年的辽饷之说,更有了宁远大捷虽只杀几百人,就搞了一个普天同庆。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卢象升一直的假想敌就是那里,这一点从其中举就开始了。能到征点辽东建功立业正是他的梦想所在,接到了这样的消息怎能不兴奋。现在已经是腊八了,春节还有二十来天,二千多里路,赶到京城,时间也不是太宽裕。所以急忙传令,准备东归,同时与阎应元告别。

虽然阎应元现在带着的兵将比卢象升还多,但因为曾为卢象升的幕僚,阎应元一直认为。是卢象升这个伯乐才给了自己这个机会。这个恩情他从来没有忘记。一直以下官、卑职等自称。因为他感觉没有卢象升的提拔、引见,就没有他的今天,而且卢象升的才学、武功、人品也的确让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卢大人,皇上在被刺之后。临时将明年进攻的目标放到了辽东。依卑职所见。肯定别有隐情,让皇上不得不对建奴尽快的动手,所以卢大人此去。正是天雄军一展抱负之时。”张掖虽然离京城二千里之遥,但皇上被刺的消息,还是通过光报传了过来。毕竟侯家的反叛这是要通报全军的。但八牛弩的事情却没有人对外公布。做为皇上的核心成员,阎应元当然知道皇上对于建奴的方略,如此突然的改变,肯定有不得不改变的理由。

“阎兄,这些事情某倒未曾考虑,既然皇上改变了策略肯定有其道理所在,现在倒不便询问,到了京城一切就知晓了。吾等需要做的就是迅速执行圣旨,将部队拉回京城就是。”卢象升倒没有思及这方面,皇上打仗很多时候都不按常理,被二十万蒙古兵包围在了岱海之时,丝毫没有惊慌之意。一次出征不作,只是被动的等着蒙古人攻来,人家不攻之时,竟然开始了大练兵,当属异数了。明明在几个月前就等着明年兵出哈密卫,现在倒好,一杆子拐到了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