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 (第1/4页)

不是什么吃血馒头之类的无稽之谈,那东西不是中医里的药方子,看行刑的人,纯是为了看刽子手的表演,古今中外一个表。什么对生命的漠视,犯人那是被严格的按照法律程序判为死刑的,他们的手里多有人命案,他们那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报应而已。

胡万林第一刀有点失败了,不顾建奴那杀猪般的叫喊声,往外拔刀,卡住了,一时拿不出来,急得胡万林冒了一头的汗。

这场面看血腥了,俘虏们一个个感同身受,虽然知道,这是明军在弄下马威,杀鸡给猴看,但这个场面的确太刺激他们的视觉、听觉和味觉了。这远比一枪毙命要来的残忍。

周围的亲军们一个个起着哄,有的在笑话,有的把脸转向别的地方。习惯了生死的他们,许多人对此相当的无所谓,虽然俘虏们也是一样的冷血,但这种冷血是对别人,不是对自己。感同身受这四个字至少现在和他们是无缘的,所以他们放得开。

胡万林终于拔出了刀,再一次挥动了刀子,这次终于成功的把建奴给砍死了,但那头还是连在了脖子上,不过抓辫子的那名锦衣卫倒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差点把那头给扯了下来。

“功夫不到家啊。”胡万林叹了一口气,往回走去。

现在鼓噪声、倒好声一片。

“好,若是有不愿意自宫,仍然有想着尊严的,本将成全他,还有这么多的俘虏等着自宫,本将没有时间磨蹭,现在马上就要响第三枪了,枪响不自宫者,杀!”趁着这股血腥,何可纲接着说道。的确时间不多,一千人一千人的动手,能排到晚上,这活可得抓紧了。(未完待续。。)

第664章自如自知

自宫可不死!这种选择题相当的让人为难,但再难也得做出来,榜样的力量例来是无穷的,那名建奴惨死的模样,谁能不心肝俱裂,吓到了腿肚子抽筋。就象汉军投降的时候,被剃了刀穿了建奴的衣服一样,这种大势不是他们能挡住了。如果真有了宁死不从的情怀,视死如归的品行,估计也就不会投降了。

怕死鬼、软骨头,是投降的附带物,根有甚者,落到了明军的手里,这个终生劳役,估计也就用不了这小弟弟什么了,割了也不割了。

九百九十九人,这个时候电石火花之间,已经懂得了他们的取舍,弟弟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一名汉军算明白了帐,没有多少犹豫,为了活命,豁出去闻,大喊了一声:“啊!”一刀而下!鲜血立刻的喷了出来。

有了领路者,事情开始变得顺利起来,反正事情已经不可逆转,没有几个人会放弃生命。

受伤的人,也没有放过,必须的自已割,斩道还得靠自己,别人斩的,无法表达对大明的归心。

力气大的,毅力大的,一挥而就,显得痛快淋漓;但力气相对小的,又犹豫不决的人,手再发点抖,那乐子可就大了,因为要受那二遍罪,这罪受的,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还有那动作慢的,在三枪响之后,仍然没有完成任务的,被亲军无情的射杀,一看就是对大明没有投诚的诚意。连个自宫对犹豫不决,还能指望他有什么真心实意的投降大明,为大明的建设来添砖加瓦贡献他的光和热,没准肯定会逃跑。这种隐患不能留,唯有杀之。

周围的亲军最渴望看到的就是这种犹豫磨叽之辈,看到他们被射杀在千人队里,然后如推死狗一样的给拖走,心里无限的痛快。

袁崇焕跟着卢象升一起来到了辽东,整个战斗一直都在参加。现在他的地位相当的微妙,选择了跟着一个比自己官位低的多的人学习。这让他相当的有抵触心理。

但再抵触有什么用?自己虽然年纪比卢象升大上了一大截。足足大了十六岁,但比人家中进士,也就是早了三年。人家是22岁中进士,少年得志。自己则是三十七岁的老帮子。就是这样。自己是个三甲同进士。人家是二甲赐进士,这有可比性吗?文采方面同样在诗词方面人家稳超自己一头。长相方面人家玉树临风,自己是猥琐流。兵法韬略。人家是打小就学,早就有志从军,而自己在人家眼里根本就是个门外汉。

三十七岁中士,然后再了三年的知县,直接的被破格到了兵部,直接就空降到了辽东,指挥着打仗。自己不是从武的家庭出身,工作经验也只是一个三年知县,哪里还的军事知识,这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放在外行的眼里不明白,但在内行人的眼里,根本就是个笑话。以前总以为候恂是如何如何的是个伯乐,识了自己这匹千里马,现在想想,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这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