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 (第1/4页)

存在,需要时刻的警示。虽然这会让这十万左右的汉民人心惶惶,但并不影响大局。而且让他们知道真相,更能体现是一种信任。

相反相成。在现在的情景之下。辽东应以先军为主,因为这里就是战区,明军所要面对的应该是稳扎稳打步步胜利,不能冒任何的险。只有保持不败。才是最大的民心。这个民心不仅仅是针对这十万汉军,同时也是针对大明上亿的百姓。

辽阳城的一举一动,黄台吉是清楚的。就在外围不远的代善等部当然也是明白的。这让他们相当的无奈,明皇的部队一直都在城外,而城内的杀戮一直都在进行。

黄台吉的心里在滴血,为了打败明皇,他不惜任何的代价,赔掉了整个辽阳城的女真同样也是再所不惜,但这个赔却是赔了个底掉天。那些安排在夹墙、地窖等隐密之地的人,当然是要抛出去的,他再玩心理战,目的就是为了抓住明皇的一丝疏忽大意,而后利用真正的杀手,以此来干掉明皇。

但现在他所有的布置一下子付之流水,全部因辽阳城汉民的迁移而一下子变成了泡影。什么地雷、八牛弩、投毒等手段,都是在人来执行的,而人当然是要靠着汉民来执行,女真人的清洗那是必然的。哪怕是辽阳城的屠杀,这都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虽然这种屠城让他们这个女真的掌门人相当的震憾与头疼,也一样在他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但他的确没法容忍,明皇竟然来了一个釜底抽薪,将汉民无论是不是汉奸,连问都不问的就迁移到了鞍山,那他一切的布置还有什么用处?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来辽阳城在自己的手里,与沈阳以及代善部遥相呼应,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但现在,这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乌有。

既生瑜何生亮?黄台吉从喜峰口开始,就一直的被明皇死死的压住一头,他费尽心血,花费了具大的人力物力,所施展的各项计策,到头来,无一不被明皇一一化解,这让自诩急智非凡的自己情何以堪啊。他对着这位异种的明皇真是黔驴技穷了,没有招了,这深深的无力感,让他无所适从。

经过了一番大搜索之后,终于确认了辽阳城确实成为了一座空城之后,朱由校才放心的留下了一千白杆兵的竖盾兵把守六座城门,彻底的守住了这片军事禁区。而他始终不渝的没有踏上这片城池。直接率兵北上沈阳。

队伍行进的很慢,建奴的反扑相当的强烈,无论是游击还是断路,都全面的展开,因为一旦被明军围住了沈阳,那将意味着大金彻底的大势已去。

建奴的损失的确很大,甚至超过了他们能够承担的数字,但仍然相当的顽固不化,死死的咬住明军,将一个扰字极大的发挥出来。

对于这种战斗,朱由校也相当的头痛,没日没夜,如同苍蝇一般,一直围在二里之外,抓住了机会就下口。不论成败,咬一口就跑,这种全天候的疲扰,虽然极大的消灭了建奴的有生力量,但把明军的速度极大的降低了。已经有情报已经显示,沈阳城已经要变成了一座‘空城’,建奴开始了迁都。

为了把握住这个时间差,所以建奴也如此的给力,不计损失的来给这次的迁都争取时间。

建奴的此次迁都目的所在地为他们的发源地老寨——赫图阿拉。一旦成功,那时若从陆路进军,不仅仅是路途遥远,道路难行的问题,还要经过鸦鹘关。而走水路,也有抚顺、萨尔浒这两个要地,所追击的距离则更加的遥远。

“皇上,现在必须要堵住建奴的迁都,否则的话,东征之事,将被无限的延长!”孙承宗急切的说,对于建奴迁建,那对东征来说,那是相当不利的消息。

“孙老师之言,朕仅在地图之下就知道是正确,迟早的直捣黄龙,摧毁建奴的最高指挥机构,灭除建奴,将事半而功倍。但朕对于建奴此举也有心理准备,此次建奴将都城迁至赫图阿拉,还是在朕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虽然赫图阿拉远了点,但这个远也不是不能接受,最起码这些地方以后还是要攻的,只不过早晚而已。

“皇上,请恕老臣不敬,皇上不知地势之险峻才有如此轻松,不了解这水旱两路有多大的风险,才如此的镇静啊,要知道沈阳到赫图阿拉二三百里的,可不是一片坦途。其它暂且不论,两路之中,水路必经抚顺关、萨尔浒两地,这两地卡住了浑河,且易守难攻,守住了这两关,就等于掐住了水路。而旱路则是鸦鹘关,那里更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峰峦叠嶂,唯此处有一形势险要的鸦鹘关,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且赫图阿拉是辽东边墙之处,现在边墙尽在建奴之手,若想突破,难上加难!老臣斗胆请皇上,派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