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娴妃进了屋,上炕坐下,指着一旁的脚踏道:“坐吧!”之后又吩咐道:“素琴,把前儿皇上赏的碧螺春拿来尝尝!”

我告了恩,便坐了。

趁素琴斟茶的档口,她指着配殿道:“本宫这里比别处安静不少吧?礼佛之人,不求别的,只求个静吧!”

正说着,素琴将茶端上来。

娴妃招呼道:“闻闻看,味道怎样?”

我便拿了茶,低头细闻:刚启盖的时候,茶香甚浓,就像窗外盛开得海棠花般,饱满而甘醇;镇静一刻,再细细闻来,竟能嗅出一丝清甜,如同空谷幽兰,清冽之气,沁人心脾。果真是好茶!

“沏茶的这水,以露水围上,雪水次之,雨水则最末:这水愈清,出来的色香味也就越纯。若是时间未达到火候,就急急冲了来,怕是再好的茶叶,也就这么着白白糟蹋了”她徐徐地道。

娴妃接着吩咐素琴道:“你且到后殿的丽景轩那儿,把香灰扫了,再添些香烛、香油去吧!让我跟兰儿说说话。”

素琴应着出去了。 娴妃等着素琴将门关好,把茶杯往茶几上一放,慢慢地从袖口掏出一个手帕来,幽幽地道:“看看这帕子,是

你的不是?”

我起身探头细瞧,这可不真是我那晚掉在神武门前的帕子吗?

我赶忙跪倒在地,连连称是,心中自是疑惑,便大着胆子问道:“敢为娘娘,这是哪里拾得的?”

她示意我起来,又轻叹了一声,道:“若不是那晚他见着了这个帕子,又在我面前说尽了好话,怕是你现在早在慎刑司死过好几回了!”

“奴婢竟不是无罪释放?难不成救我那个人,便是娘娘您?”我满心感激地问道。

娴妃点了点头,接着道:“那晚七夕节,我按照此前的约定在御花园的绛雪轩下面等他,我等啊等啊,可他却没来。我只能一个人又回到储秀宫。后来就听见宫女们说长春宫出了事,这原本不挨着我什么事,也权当着新鲜事儿听着。谁知,第二天一早儿,他送了个信儿进来,信上面说,让我务必救下昨晚在长春宫遭祸的女孩儿,并且附上了这只绣了兰花的手帕 ”

“所以,真的是您去救了我?”我激动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执意救你,我本不想管这档子事儿的,可就是扭不过他的话。磨了两日,终究是去了。在皇后面前,给你做了个人证,说是在那晚,自己在神武门那里遇着了你,见你闹肚子,就把你带到储秀宫将养了一会儿,走得时候又将帕子落在了这里瞧瞧,满世界的人跟着你撒谎,也不知道你在那牢里头,耳朵根儿热了没有?”

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愧疚之感油然而生。

“佛祖如来也曾说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于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你也不必太把这个情儿放心上!”

“就您看来,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我伏在她的腿上,暗自问道。

她沉吟片刻,兀自轻声“哼”了一下,道:“定是那惇妃在席上得了意,回去想了这么个乌龙案。”

“那这皇后就甘愿吃这个哑巴亏?”我接着问道

“做哑巴,她是一定的,她那心里头和明镜似的,这不气都撒你头上了么;若说这吃亏?我看倒未必!”娴妃摇着指头微笑道,“你没瞧见,皇上这两天勤着去你们宫里头么?虽还不曾传召,我看也快是时候了”

出了储秀宫,太阳直愣愣地在那长街上晒着,仰头四下望去,双目所极之处,无不是四方方的天,四方方

的地,竟和牢房的屋顶如此的相似。打翊坤宫的门口过,只听门里传来好一阵莺莺细语,遂向外面的小太监打听,原来翊坤宫里的芍药花开了,惇妃正邀了几个娘娘来赏花作乐。 回到长春宫之后,大家都在叽叽喳喳议论着这个繁花似锦的夏日。有人说“惇妃的芍药开得比皇后的兰花好!”,也有人说“兰花的气质更胜芍药一筹”只一旁的汀兰,蹲在一边划树枝子玩儿,我赶着问她的意见。只见她淡淡一笑道:“我是大字不识几个的,看花也看不出个什么门道子来。只记得,从前每到夏末的时候,胡同口私塾里的先生,总是在吟着一首诗,年年听他聒噪着,竟也就记着了,我念给你们听,可好?”

一屋子宫女呼啦啦地都围上来了,催着她快说。她只略略一低头,柔柔地低吟着:“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他人听完了,也就兀自散去了,而我却独自坐在台阶子上,细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