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不过前者的推行,难度和阻力肯定巨大。但是皇帝却有决心做这件事情。温小天能够说服他的理由,实在是太过于坚挺了工匠能够带来的,是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强悍的武力。

想想他们当初是怎么立国的?再想想后来是怎么衰落的。然后再思考一下,假如他们的武器比现在的宋军还要先进,那是什么情况?

而这些,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工匠这种没有地位的人,麻木的发挥罢了。假如工匠获得了一些主动的热情,那会是什么情况?一个会自我创造的工匠,又能够迸发出多大的威力呢?这里温小天不过是用攻城的器具来举例。

你用死亡威胁,带来的只是坚固的攻城器械。而工匠得到地位之后,发挥主动的能力,可能攻城器械的本身,就会变得不同比如说撞车前面的撞杆的头儿会被挖空,里面填满了炸药,人只要将车推上去,固定了车轮,然后点燃火绳温小天说的简单,皇帝陛下则是冒气了冷汗。

尼玛果然牛逼哄哄带闪电啊。

太可怕了。

于是皇帝陛下哼起了温小天创作的工之歌,也乘着空余,和温小天学习了一些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温小天告诉皇帝,实际上这些知识,也和告诉他的取材制器的道理一样。先取天下之现象,而后总结道理。

皇帝陛下秒懂。

另一个,则是挂在工学之下的农。这里温小天自然是弄了一个实验田的方案汇聚在不同的气候地区,将一些特别会种地的,脑袋灵活的人,进行实验田实验,不断的寻找高产方法,而后进行推广。

为了这些人的自主研发的能力,温小天并没有指出多少更具体的建议。

“这些多少年可以建功?”

温小天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十年最多十年。要是都是真的会种地的,朝廷不瞎搀和,不派官员去捣蛋的话,十年,应该可以提高一成的产量。至于到了后来,速度可能会慢,也可能不会再增产,因为毕竟一亩地的产量,最大值也是固定的。”

这个皇帝陛下懂得。

不过一成的话,也实在是惊人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辽国的上下,官员阶层,也开始知道了温小天的存在。毕竟有一些所谓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尽皆知的。那些熟读四书五经,并且以此作为凭借的官员,已经开始暗暗串联。

在他们看来,孔圣人那才是天下唯一的,皇帝陛下找的温小天,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妖人。

他们串联着,准备着。

一些采风使本身便是他们的人,彼此一联络,事情便一点点的浮出水面。而浮出水面的事实,也更加令他们惶恐不安。理念的冲突,权力的冲突,身份的冲突,让他们已经处于一种近乎于疯狂的边缘。

然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自己的疯狂已经落在了皇帝的二中,眼里。

温小天的课讲得太好了。

所以秒懂的皇帝陛下,则是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在掌握着“敌人”。这位皇帝是一个强人,至少兵法上面的“知己知彼”“诱敌深入”之类的,玩儿在这上面,也是轻车熟路的。那些二货书生根本不够看。

一些名单呈现在了案头上。

三个月后。

一记重拳砸下。皇帝根据现如今搜集上来的一些资料,准备对文字动刀。原来朝廷官方文字,都是繁体的,现在却要让简体字上台了。对于文明来说,文字是变化的,变得越来越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

如果人人都识字,就没有人可以欺骗他们。以前有大先生指着王八说八王,可是人认了字之后,还可能么?

这是必须推行的。

皇帝陛下知道这样做的好处。

现在辽国通用的汉子是七千个,在温小天这个非人的脑袋瓜支撑下,仅仅是用了不足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已经将简化方案推出了。并且还编撰了第一步辽国的汉字字典。而后这个字典,后由大辽官方颁布,发散了出去。

要说别的可能慢一点儿,但简化字这种东西,都是傻瓜操作有木有?唯一费时间的,就是他温小天毛笔用不好。

谨小慎微的读书人们,开始了第一波反弹。辽国各个地区,发生的焚烧新字典,还有读书人跪官府的事情,不下数十起。对此早有准备的皇帝,直接从律条中找到了一个“寻衅滋事”的罪名,将人拿进了监狱。

皇帝陛下还没有宣判,因为他对劳动改造的兴趣极大。而想要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第一步就是等待那些采风的归来。第二步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