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 (第1/4页)

萧景姒拍拍他的发:“乖了。”

这语气,是哄杏花。

夜风袭来,又吹起了一波酸气。

楚彧哼哼唧唧了一声,不开心地转到一边,身子一团,便幻成了杏花,趴在榻上,背对着萧景姒不理她。

萧景姒好半响才反应过来,浅笑出声,坐过去,顺了顺杏花的毛:“楚彧。”

楚杏花不理她。

萧景姒笑着趴过去,对着他的脑袋亲了一口。

“喵!”

他把头甩到一边,继续任性,阿娆要走,他不开心,闹性子!

“楚彧。”萧景姒撑着脸,烛火微暗,眼眸温柔如水,凑过去些,又顺了顺杏花的毛,顺着往下,摸了摸它的尾巴。

“喵~”嗓音不知不觉就魅了,酥了。

萧景姒笑,手顺着尾巴,往上……

“喵~”

一团蓝光晕开,楚彧幻成了半妖的模样,光溜溜地滚进榻上的锦被里:“阿娆,上来,我们一起困觉~”

没有什么矛盾是困觉解决不了的。

矛盾大一点,嗯,就困久一点,闹久一点,滚久一点……

大凉三十年,五月八日,敏王提议废除宗室诸王摄政。

大凉三十年,五月九日,坊间有传雌代雄鸣则国亡,敏王联名光禄大夫、刑部尚书、九门提督等几位朝中重臣,参颐华长公主女宗皇室插足政事、牝鸡无晨。

大凉三十年,五月十日,颐华长公主出行遇马惊,伤其左腿,卧床静养。

大凉三十年,五月十一日,敏王提议择立贤王摄政大凉,百官附议,朝野文武众官,除安远将军与洪左相为首持中立外,多拥立晋、敏王二位亲王,泾渭分明且不分伯仲。

大凉三十年,五月十二日,光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刑部左侍郎、奉天府府尹联名参奏司器营大都督谢道生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并罗列谢家六大外戚揽权的大罪。

晋王对此,三缄其口,不闻不问。

凌粟不解,便问道:“王爷,您为何不替谢家出面,敏王殿下分明是冲着您来的。”

凤玉卿伏在榻上,懒懒地摆弄着案几上的白玉棋子,一副午休未睡醒的模样:“且让他得意几天,昏昏头也好,他爬得越高,身后的尾巴便也暴露得越多,摔得自然也就越狠。”

“那我们何时出手为好?”

凤玉卿伸伸懒腰,满眼慵懒:“哪用本王出手,自会有人去收拾他。”

“国师大人?”

他笑,眼底神色柔和了不少,心情似乎极好。

只要提到那个女子,晋王殿下便会这幅模样,像个刚发芽的愣头青,对此凌粟不置词,狐疑了片刻,还是开口问了:“王爷,您为何不争?属下看来,也未必必输。”

这次国师出宫,更是绝佳的机会,晋王得民心,又出身高贵,母族又是大凉大家,朝臣拥立,何不能为储?

凤玉卿抬眸,冷幽幽一片凉意:“你多嘴了。”

凌粟俯首:“王爷恕罪。”

罢了,这江山如画,也奈何不了君心不改。

五月中旬的天,有几分入夏的燥热,漫天星辰,绕着月牙儿闪烁灼灼光华。

这夜色,倒美极了,窗儿大开着,苏暮词仰头看着月夜,点点星子映进眸中。

“娘娘。”

苏暮词凭栏远眺窗外,问:“人到哪了?”

素绸上前,取了披风给苏暮词披上,道:“已过了渭水,子夜便能入京了。”

“她要回来了,第一个要收拾的便是敏王,”敛了敛目光,眼里似有若无的幽冷拂过,苏暮词似自言自语般,“然后便是本宫的兄长与苏家。”

“娘娘宽心,您是圣上的妃子,她萧景姒即便是摄政国师也得按照大凉的律法来,任凭是谁也断断不能株连您。”

苏暮词冷冷轻笑一声:“区区律法,能耐萧景姒何?”转身,她抬起眼睫,在眼睑下落了一层青黛,语气喜怒难辨,“去将我枕下的锦囊取来。”

素绸去将东西取来,锦囊里,有一封信笺,是桢卿公主归国时留下的。

“呵,”苏暮词扬起唇角,难掩冷意的笑,“难怪你祸国殃民。”

大凉三十年,五月十四日,太保、九门提督、光禄大夫、刑部尚书等数十位朝中重臣一同上奏,立敏王为摄政贤王,代掌大凉国事,朝野众臣除附议者,四下无声。

辰时,朝堂上,百官聚首,除却怡亲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