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白秋晨入院之前给虞小曼谈下来一部电影是一部都市轻喜剧,九月开拍。虞小曼自己还想要一本现代小说改编的电影,不过那本小说拿过文学奖,争的女演员太多,虞小曼资历尚浅,在电影圈还没实在的成绩,竞争基本无望。

“那个你很难抢到,”白秋晨一说起那本小说改编就断言,“我听到的消息,连谢如溪都想演的,不过已经谈妥是杜闲的了。”

杜闲是拿过国际电影节影后的,谢如溪是在国内人气极高。这两个人争起来是神仙打架,其他人再插一脚的份都没有。

虞小曼给她洗了草莓,拿着喂她吃。

白秋晨含着草莓说:“唔……不过这个你可以看看。”

她递了份杂志给虞小曼。

封面上是一个不太看得出年龄的女人,她瞪着一双黑而深邃的大眼睛,目光锐利得像在审视着所有读者,可她五官中最美的还不是那双眼睛,而是那只天然的,笔挺的长鼻子。她的方下巴线条坚定,将柔弱一扫而空,凭空召唤出不容忽视的压迫力,美得十分霸道。

这是一张让人百看不厌,适合临摹的脸。虞小曼的视线长久地停留在封面人物像上,过了片刻才注意到旁边的字。

“程艾?”虞小曼觉得这名字有些熟,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白秋晨说:“她要回国了。可能很快会做一部新电影,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题材。她以前就喜欢用新人,菜鸟。这个你应该好好争取……”

虞小曼翻开杂志“啊”了一声,她才想起来姜艾是谁。

程艾算是“导二代”,她亲爹就曾经是个名导,在国际上都有名气的那种。程艾是这位大导演的独生女。三十岁不到就一鸣惊人,拍出了口碑超好的处女作,之后几年拍了部文艺片,入围了好几个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歇了段时间又跑去越南,拍了一部长篇纪录片,扫了好几个国际大奖。

之后两年程艾在国外游学,只挂名一部短片的制作人。现在她回国了,自然让人关心下一步动向。能上她的电影,就意味着能上高质量的电影,进电影节刷提名都不是梦。

“我没有看过她的电影。”虞小曼的反应不是很热烈。

“那就赶快去看!”白秋晨催促她。虞小曼连忙答应:“好好好,你别吼别着急。”

“呼……”白秋晨喘口气,“我现在是在医院不能出去跑了。你看着办吧,想和程艾合作的人,恐怕不比杜闲那部少。”

虞小曼带走了杂志,回去的路上就把杂志上程艾的访谈看了,然后又找到程艾的出道作和获奖的纪录片。两部片子刷完,当晚虞小曼就成了程艾的脑残粉。

十几天后,程艾回国当天就宣布了她的新项目,各大网站电影资讯都更新头条:程艾将拍音乐剧版雷雨,女主将完全启用新人!

第四十一章

音乐剧版雷雨。消息一出来;不少人被这构想雷了个半死。一片唱衰的。

翻拍名作就罢了,还拍成音乐剧。音乐剧电影在国内向来是被认为没市场;卖不动。不看好的人很多;可挤破头想上程艾电影的演员更多。

这天一早虞小曼6点半就起床了。她运动完冲了个澡,裹着浴巾就开始搭配衣服,一直配到九点还没决定好。

她原本想好了就穿一件宽松版型的圆领t恤加七分牛仔裤,穿凉鞋。但真穿好之后;她又觉得看起来太随意了;这是观光客,逛夜市的穿着,适合一切随意舒适的场合。

不能说坏;只是看上去没有“重视”的感觉。

虞小曼今晚会见到程艾。因为程艾要办一个聚会;她包了个酒吧,约了些好友,有制作人;演员,作家,杂志主编;大部分都是圈内人;大家一起聚一聚。

虞小曼通过白秋晨熟人的关系拿到了聚会邀请。着装要求是“无要求”。基调就是一个很轻松的夏日小聚。

虞小曼又试着换了一身鸡尾酒小礼服,一身连体裤,一身长裙,但换来换去总觉得不对劲。因为她实在不知道该对程艾展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她希望程艾觉得她既大方又有趣,既有合作精神又能独立思考,既渴望得到这个角色又不那么谄媚。她想表达得太多,这才无所适从。

正在她纠结的时候,欧原的电话打来了。

他略带歉意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晚上我不能陪你去程艾的聚会了,临时有事。”

虞小曼被爽约,自然不高兴,但这还是其次。她说:“那我一个人也是要去的。”

欧原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