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飧鏊镒哟�吹母F��哉飧鏊镒痈�映璋��

五皇子生母自诞下皇子,便因为皇家开枝散叶有功,被封为妃,后来更是被提为四妃之首的淑妃,而就晚了两三个月生下皇子的六皇子母妃,仅仅只被提为了正五品的嫔,一宫主位都捞不到,大概是心生郁郁,没过几年便撒手人寰了。

六皇子没了母妃,更无外家照料,境况自然急转直下,好在当今子嗣少,皇子们都很受重视,皇后便做主让贤妃接了六皇子过去养。

贤妃早年也是后宫里排得上名号的宠妃,在潜邸时便跟了当今,情分与后来的自然不同,只是到底年纪大了,花容不在,贤妃渐渐失宠,又没自己亲生的子嗣,心生倦怠,对六皇子也只是堪称照料而已,可她自己都沉寂于后宫,一年到头单独见不到当今几回,六皇子也就跟着变成小透明了。

除了身世堪称坎坷的六皇子,五皇子是淑妃之子,当今没有贵妃,除了太子,便是他身份最高,七皇子母妃则胜在圣宠,圣人爱屋及乌,对七皇子十分宠爱,玉阳郡主思量着这两位皇子都不好惹,挑软柿子捏,只好选了六皇子,退一万步讲,自家儿子发起横来,就算得罪了六皇子,她舍了脸面去求太后娘娘,也能叫儿子全身而退。

要是换做另外两个皇子,那还真是棘手。

后来果然如玉阳郡主所料,她儿子在宫里捅娄子了。六皇子在宫里再怎么是小透明,那也是皇子,又因年纪小,难免有些年轻气盛,自然瞧不惯脾气比他还大的伴读,两人经常发生争执,某日被代父来上书房视察的太子瞧个正着,太子看在玉阳郡主的份上,并未处罚曹声扬的不敬之罪,不轻不重的罚了个闭门思过,再给六皇子换了一位伴读便是。

这事倒也没对郡主府造成多大影响,只是玉阳郡主怕再把儿子放出去瞎得罪人,就让曹声扬去了族学。族学里的人得了父母叮嘱,一个个追着曹声扬捧,那几年便是曹声扬最膨胀的时候,膨胀到连族学里的先生他都敢对着干了。

一般族学里的先生,大多是同宗同族,即便是已经没落的旁枝,算辈分那也是他们的长辈,曹声扬也要称一声族叔。教书先生大多固执,如此不敬长辈,族叔如何能忍,即便曹声扬身份再高贵,还是状告到了郡主府。

郡主夫妇疼幼子疼到骨子里,便想大事化小,最后不了了之,最后是被世子爷知道了,决定好好整治这个越来越嚣张的弟弟,瞒着郡主夫妇托人去君山书院求了个名额,直接把曹声扬打包送去了书院。

要说君山书院,那便是本朝声望最高的书院,由数个当世大儒联合创立,连先帝都题字了的,君山书院经营到现在,已然成为全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地位和声誉远远高过国子监——毕竟国子监只有世家子弟才能进入,而君山书院却是只择优而录,世子爷能给他家不学无术的弟弟谋到名额,还真是费了很大一番心思。

正是因为君山书院超然的名望,郡主夫妇知道世子爷的举动后,即便心里也担心幼子受苦,也不好贸然派人将人接回来,其中固然是不想太扫世子的面子,更多的还是顾忌到君山书院的地位,不是他们郡主府能仗势妄为的地方。

当然郡主府心疼归心疼,内心未尝没有望子成龙的心思,也期望幼子这回能学好。

曹声扬确实受了一番苦。

这个书院规矩多,进了门便不分寒门和世家,先生们对他们一视同仁,甚至为了防止纨绔子弟闹事,书院来来往往的家丁,一个个都是练家子,就连不起眼的扫地婆子,都能把十个曹声扬撂倒了,他的一群狗腿子侍卫被世子爷扣下了,只带了的两个瘦弱的书童,根本掀不起风浪,只能暂且捏着鼻子认了。

曹声扬这会儿不过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吃了多次亏后装出来的老实而已,本性还没这么快改变,直到碰到了江景行,跟命中注定一般,莫名其妙就看对眼了,屁颠屁颠跟在人家背后。

江景行那个时候刚进书院,与曹声扬一般名声在外,当然他的是才名。江宁侯府式微多年,那个时候淑妃娘娘在宫中的地位并不显,还需要借娘家之力,可是族中后继无人,难免叫老侯爷心急。

自从发现江景行天资过人,老侯爷立刻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培养,江景行作为二房嫡子,享受得是与世子嫡子一般的待遇,就连后来老侯爷去世,世子袭爵,嫡长子成了新的世子,江景行的待遇仍同身为堂哥的新世子一般,并无下降。

老侯爷还是叫人佩服的,他一手带出来的两个孙子,便也跟着备受瞩目。

不过江景行早年被人熟知的是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