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等严大娘走后,她师傅似乎也想起什么,对刘青道:“青青,我昨儿听你奶奶说,过完元宵,你跟你娘就打算跟着延宁去县里了?”

昨儿刘青跟蒋氏她们从石门寺回来,一听到刘青抽的签和老师父的批命,刘大爷当场就决定让刘青和她娘去县里陪读了。

事情到这儿,牙尖嘴利的王氏都没了反对的理由,便这么定了下来。

毕竟是正经拜过师的师徒关系,刘青去了县里,日后就没办法每日跟着她师傅学刺绣了,无论如何,刘家也要第一时间通知到位的。好在两家住的近,虽然那时都傍晚了,蒋氏晃一下到隔壁来说几句话,也不算突兀。

大花姐闻言十分疑惑:“还有这事?怎么以前都没听青青提过?”

“也是我哥这次放假回来,爷奶他们才有这个打算的,只是一开始哥哥不同意,觉得太破费,而且开了春家里事多,本就有些人手不足,更不肯答应了。最后还是想到跟村里一起卖茶叶蛋,家里负担轻了些,哥哥才勉强同意。”刘青仔细解释道。

大花姐点头,很是替刘青感到高兴:“这样也好,青青本就聪明,去了县里长长见识,往后就更不一般了。”

她师傅听着这话也点头,深以为然的样子。

好像不只是她师傅和大花姐,几乎所有知道她要去县里的人,都是这种想法,对于这个说法刘青颇为汗颜。虽然她也的确很期待,离了刘家,日子至少要自由许多,她可以做很多她想做的事,但嘴上还是要谦虚的,不能显得自己太迫不及待。

“去了县里,平日无事想必也是待在家中,鲜少出门。什么长不长见识的?倒是那儿人生地不熟,肯定没有家中热闹。”

“等熟悉了都一样。”大花姐以过来人的身份,拍了拍的刘青的手以示安抚。她嫁人之前,也是忐忑的,没有父母在身边,到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也不知道婆家的人喜不喜欢,好不好相处,这一切的未知因素,都让她紧张害怕,等日子过下去才知道,其实在哪儿都一样,公婆性情宽厚,邻居也大多热情大方,虽然还生疏着,等慢慢熟悉起来,就不一样了。

刘青认真的点头,很是受教的样子,又听到她师傅道:“就算去了县里,刺绣一事也不能落下。你出发之前,我会给你多准备些样式,好在该教的你大多会了,咱们做针线活的,没什么窍门,就得勤学苦练,任务我给你定下来,每次回来记得带上你的成品,我要检查的。”

“我知道了,师傅。”

刘青中午在她师傅家吃了饭,也没回家,一直陪着她师傅和大花姐说话,直到傍晚时分,去拜年的三房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刘青这才回了自家院子。

今儿天气这么好,家里熊孩子都走了,院子里安安静静,冷冷清清,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刘青中午本来是想回家睡个午觉的,没想到吃午饭的时候,本来还好好的大花姐,对着一桌子大鱼大肉忽然干呕起来,把新女婿给吓了一跳。

刘青她师傅和严大娘可都是过来人,大花姐这样子,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下分工合作,她师傅和严大娘扶着大花姐去屋子里休息,大金叔则带着惊慌失措的女婿,赶着牛车去镇上请大夫。

至于刘青这个编外人员,刚好被抓了壮丁,帮忙照顾无人理会的牛牛。

*********************************************************

说来也是巧,大花姐婆家条件不错,比大花姐还富裕些,她婆家人丁兴旺,各个都是勤劳肯干的,光水田都种了几十亩,种这么多地,索性自家就买了牛。大花姐刚嫁过去,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拜年,为了表示对新媳妇的重视,她公婆便破例让她丈夫,赶了自家的牛车坐过来的。

就为这个,上午大花姐和她丈夫到娘家的时候,村里好些没去走亲戚的汉子婆子,还围过来瞧了几眼呢,都在夸大花姐好福气,说了个这么好的婆家。

现在大花姐突发状况,正好有现成的牛车,免得去镇上接个大夫还借不到车,那就尴尬了。

大金叔路上赶得急,很快把大夫接过来,老大夫确诊大花姐怀上了,她娘家自然是一片欢喜,在这个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刘青也不好告辞回家,才新婚就怀上的大花姐也明显是激动又不知所措,她索性就留下来,陪着她们说了一下午的话,傍晚的时候才回自己家。

刘青她师傅家当然是想继续留晚饭的,刘青这回说什么也不肯,挣脱热情的女人们,一溜烟跑回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