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鼗啊!�

其实张家大爷没这么着急,他们都猜测刘姑娘的亲事需要江远辰点头了,自然预留了商量的时间,张家大爷忙完账本的事,下午便打算回张家,同刘大爷说的是书信联系,并没有催促之意。

只是刘大爷现在很忐忑,就像得知自己中了巨奖一般,心里很不踏实,怕夜长梦多,就想赶紧定下来。

是的,赶紧定下来。

刘大爷会诚惶诚恐,是因为做梦都没想过,自家会和知府老爷扯上关系,皇上远在天边,对刘大爷这种最远只去过省府的老百姓而言,知府老爷才是头顶上最大的天啊,青天大老爷主动要和他们家结亲,这得是多大的荣耀?

可以说刘大爷现在激动的心情,是孙子中举那会儿都比不上的,大概只要等孙子考上状元,当了官,才能和他此刻的激动相媲美。毕竟这门亲事要是真成了,孙女以后就是官宦人家的女眷,那就叫贵人。

他们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家供延宁考科举是为了啥?还不就是图延宁通过科举,帮刘家改换门庭,希望刘家子孙后代不要再做泥腿子,就算不当官,也希望能够以耕读传家。

如今青青有这机遇,岂不是一步登天?

即便她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刘大爷仍然觉得这是祖坟冒青烟才有的荣耀。

祖宗保佑,刘家子孙才有这等造化,刘大爷当然没想拒绝,做人要懂得惜福,倘若那知府家的孙少爷同张家大爷说的那般,是个上进懂事的好少年,而不是欺男霸女之辈,这便是青青的福分,拒绝老天爷的福气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刘大爷如今急着叫孙子回来,便是为了打听那孙少爷的人品,家里除了延宁,他们再没这等荣幸接触官老爷及其家眷。

至于江先生以前写过承诺,日后要帮青青择一门亲事,刘大爷感激在心,却也没这般贪心,他知道江先生写那份承诺书是为了安延宁的心,到底是为了延宁好,江先生本就没责任管青青的亲事,他们家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假如真到了那地步,自家不上不下,为了青青的将来,他尚且能厚着脸皮求江先生搭把手,但现在他们自己就能帮青青定好亲事,就不应该烦劳江先生。

退一万步讲,就算江先生喜爱青青,是真心愿意为她张罗,到了京里,江先生真的就能给青青挑一门比知府孙少爷还好的亲事?江先生自己还有个闺女,没比青青小几岁,真有好的人选,想来也是紧着自家闺女,这是人之常情。

刘大爷心里有了倾向,却没想他这句话把李氏惊得半响回不过神来。

“知……知府老爷?”

“正是。”有着李氏衬托,刘大爷这会儿显得淡定许多,还能给她解释,“知府老爷的第三个孙儿,嫡孙,不是什么小妾生的,是张大善人正经的外孙子。”

李氏脑子都钝了:“怎么又跟张大善人有关系了?”

“怎么没关系了?”刘大爷笑眯了眼睛,“那张家大爷都说了,他见了青青这模样性子,喜爱得紧,平日里没少在张大善人跟前夸青青。那张大善人你也知道,最最心善的大好人,对咱们家青青上了心,就想定给他最喜欢的外孙,难得的是知府老爷也不在乎门第。”

这是张家大爷对刘大爷的说辞,毕竟张老爷子和孙大人都没见过刘青,平白无故就想结亲,也不能直接说他们是看上了刘延宁和江远辰,并不是为了刘青本人,自然要找个缘故。

刘大爷对这个理由却是深信不疑,除了延宁,他最得意的后辈就是青青了,还曾遗憾为何她不是男孙,不然刘家要出两个举人老爷了。

张家大爷为人热情,偶尔上门都不会忘了准备刘青兄妹的礼物,他说自己对刘青喜爱有加,刘大爷不怀疑,而同样是当了祖父的人,他也能理解张老爷子的心情,他要是见了哪家姑娘实在出众,也会想配给自家孙子的。

可惜刘大爷见到的好姑娘不多,都比不上他孙女,那江姑娘倒是好的,年龄又配不上,而且江家的门第他们家攀不上,就不做打算了。

于是到如今,刘大爷还没有合心意的长孙媳妇,就不好想这些了。

回到孙女的婚事上,刘大爷听着张家大爷的意思,他的亲妹子,就嫁给了知府老爷的嫡次子,如今随丈夫在外地任职,是正经的官太太,这就说明知府老爷开明,不太在意门第。

他们刘家自然比不上张家之富,可延宁如今是举人,往后还要考进士,士农工商,知府老爷都能和商户人家结亲,没道理瞧不上他们家,尤其是张家大爷还提到知府老爷在鹿鸣宴上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